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门共同在北京启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将组织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全链条、一体式帮扶,帮助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据悉,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204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帮扶对象范围扩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雨露计划”作为一项为曾经的贫困家庭量身打造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在脱贫攻坚期间,累计惠及800多万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带动1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不仅如此,此次启动的“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的帮扶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由脱贫家庭扩展到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并将支持范围由职业教育环节延伸到了就业帮扶环节。过渡期内,计划毕业生新增规模将超过300万人,将直接带动约1000万脱贫人口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将达到568万人。
据介绍,国家乡村振兴局将全面摸清底数,建立数据台账,及时调整、动态管理,组织引导脱贫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建立岗位需求清单,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突出重点区域,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通过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全链条、一体式帮扶,升级续写雨露计划的“后半篇”文章,将为脱贫家庭实现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基础,为扩大乡村人才供给、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乡村振兴局还将畅通“校门”到“厂门”的绿色通道;成立“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联盟,增强就业帮扶精准度;着力提升重点区域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读率、就业率;建立完善“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成效评估和报告机制。
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事实上,促进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
专家表示,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增收方式,稳定就业还可以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若没有实现就业,家庭会面临较大生活压力,增加返贫风险。充分发挥“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帮就业”的关键作用,实现稳定就业一人、巩固脱贫成果一家,有利于防止因就业困难或就业不稳导致返贫问题发生。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同步落实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育人功能和服务社会职能,主动承担培育乡村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教育部还将启动实施中职、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加强投入,整体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加大对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多途径挖掘就业岗位资源,拓宽就业合作渠道,努力为雨露计划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以此次行动为抓手,对雨露计划毕业生进行重点就业帮扶。要优化就业服务,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等方式,在职业指导、岗位开发、活动举办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最大程度帮助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创业。
重点支持企业稳岗
刘焕鑫表示,有岗位才能有就业。既要稳住现有岗位,又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在“稳、转、拓”上下力气。“稳”,就是稳住现有岗位。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稳定岗位供给,提升吸纳能力。“转”,就是做好转岗服务。对因疫停工、滞留和暂时失业人员,要及时安置。“拓”,就是拓展岗位供给。东部地区要加强与中西部地区沟通,高质量、多频次推介岗位需求清单,深化劳务对接合作。
稳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关键。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留抵退税、降低涉企收费、金融支持等普惠性政策。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期出台的若干措施也重点支持企业稳岗。
日前举行的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要抓紧解决稳岗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聚焦重点地区和群体。要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和脱贫家庭大学毕业生、雨露计划毕业生及返乡回流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建立返乡回流脱贫劳动力跟踪服务机制,落实帮扶责任。对有创业意愿的,按规定落实创业就业支持政策,把他们培养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掌握务工需求,一户一策、因人制宜帮助实现再就业。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落实产业帮扶政策,以产业吸纳就业。同时,要确保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规模较上年只增不减。
刘焕鑫表示,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与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有关方面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通过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社会发动、共同行动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依琰)
“雨露计划”: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于2006年10月24日正式启动了“雨露计划”。“雨露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最终达到促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