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飞速发展、Z世代消费者渐成中坚力量,沉浸式体验的消费全场景新概念不断涌现,消费电子行业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三大发展趋势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和技术研发来看,消费电子领域主要有三大发展趋势。
首先,“屏联万物”成为未来消费电子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除手机、计算机、电视等以显示为主要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外,冰箱、橱柜、空调、油烟机、穿衣镜、音箱、钢琴等生活居家场景下的设备均可升级成带显示屏设备。显示屏已从信息呈现的端口升级为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控制中枢。未来,显示屏将集成更多功能、出现更多形态、融入更多场景,提供服务创造价值,拉动消费电子市场增长。
其次,绿色环保成为消费电子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上述负责人介绍道,比如三星、LG、索尼、海信等企业均聚焦于可持续发展,正向更加环保的消费电子生产商转型。其中,三星的手机、电视和显示器中可回收材料的使用率是之前的30倍,索尼发布了纯氢燃料电池,海信激光电视的制作材料可回收率高达87%,华为发布的GT2智能手表也使用了“生物基”可再生原料。
“目前,全球尚未建立完善的消费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制度,大量废弃的电子产品以电子垃圾形式进入自然界,污染全球的生态环境。未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将成为消费电子企业解决电子垃圾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上述负责人说。
最后,消费电子产品从“万物互联”走向“全场景智联”。近年来,随着AIoT平台智能交互服务的成熟,消费电子产品边界逐步被打破,设备间连接开始向系统间互联转变,简单的数据传输向信息的感知交互与分析反馈转变,单一场景应用向多场景融合转变。
上述负责人认为,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日常生活场景会不断被数字产品包围,例如地图导航、智能手表、智能家电等,在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办公和影音娱乐等越来越多场景下需要多个智能产品的互联融合,全场景互联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家用电子产品之间、产品和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发展共识。
中国企业应提前布局、积极应对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相关负责人认为,面对这一趋势,中国企业应提前布局,积极应对。
首先,企业应密切跟踪全球消费电子最新发展态势,及时研究和制修订相关政策措施,优化市场环境。其次,企业应及时跟踪CES、MWC展现出的消费电子产品最新发展趋势,面向消费电子领域技术融合化、产品智联化、体验化等特征,积极开展前沿性布局,推动视音频、虚拟现实和智能家居等产业发展,拓宽拓深主营业务领域“护城河”。同时,企业应联合产学研力量研发解决核心芯片、传感器、系统软件等共性技术难点和瓶颈问题,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提升新型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在行业层面,国家也应积极推出相应的举措。首先,应推进标准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快制定在视音频、VR/AR设备、智能家居系统和5G接口协议等消费电子领域方面的行业标准,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着力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关键性技术和产品的消费电子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另一方面,发挥标准对产业的引导支撑作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健全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快中国国际标准化进程。
其次,加快构建生态,提升国产品牌影响力。一方面,积极构建从研发、制造到消费的生态系统,打造硬件商、消费者和开发者三方共赢的“平台+应用”闭环生态圈。另一方面,加强消费电子品牌影响力评估,指导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研究和发布虚拟现实、视音频重点领域品牌研究报告,引导行业提高质量品牌意识。
此外,协助国内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性展会以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强在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品牌宣传。与此同时,办好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展、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等国内展会,打造自主宣传阵地,提高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