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借助小积分,解决大问题。”近年来,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制定出“网格+积分”的乡村治理模式,将村民在参与乡村治理、法治建设、文明新风、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转换成积分,设置由三大项目(基础项目、加分项目、减分项目)组成的积分实施细则,开展积分兑换服务,并与评先表模挂钩,为村民建立“行为银行”。这一治理模式已成为干部管理的新抓手,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美丽文明乡村建设。

水背村“网格+积分”乡村治理实施方案。

“网格+积分”,打造基层治理格局

水背村大力推进“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将党员管理落实在网格中,以网格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和乡村治理。一是建立完善村级实行“网格+积分”治理模式工作小组,组长由支部书记担任,成员分别是村“两委”干部、镇包村干部、监委成员、各小网格员。二是小网格以片区划分,小网格员由包片村“两委”干部担任,全村划分为十片区小网格工作组,构筑为民服务的好阵地,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三是依托网格管理体系,以家庭户为基本积分单位,以小网格为基本管理单位,实行积分量化管理,推进法治、德治、自治共建,着力构建形成“党建引领、网格支撑、民意保障、积分激励”的乡村治理“网格+积分”工作机制,促进乡村“善治”,构建幸福和谐美丽水背。

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尚

水背村创新廉洁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传播形式,营造了崇廉尚廉、尊法守法的浓厚社会氛围。立足地域特色,深入挖掘王阳明廉政文化,构建廉洁与法治文化建设矩阵,依托辖区内现有的阳明广场公共文化阵地,精心打造水背村法治文化公园,赋予广场新的文化生命力和全新的普法功能,助推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扩大法治文化影响力,让水背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熏陶,在休闲娱乐中感悟法治精神,更好地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如今,水背村法治文化公园、阳明广场、法治文化长廊、妇女儿童之家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普法阵地的建成,吸引了众多农闲的村民,有人带着小孩在学读《古训家风》,有人在法律法规宣传栏前学习相关条文,村里的普法阵地,俨然成了村民的普法“课堂”。以往村民聚在一起说闲话,甚至是打麻将的现象不再,大家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文明健康。

水背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以文旅融合为思路,阳明文化为载体,客家建筑为平台,业已成为集文化体验、研学培训、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阳明文旅小镇。下一步,水背村将致力打造集美丽古村、法治乡村、休闲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乡村,努力带领村民走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