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湖南大学“新”火“湘”传志愿服务队深入龙山县里耶镇自生桥村,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借力“自媒体+”红利,多角度、全方位推介乡土人文风情,助力大山深处的乡村文旅融合顺利“出圈”。真实动人的文旅风光宣传片,以青春视角讲述乡村文旅融合,得到了各大平台的广泛转发与关注,获得了一大波网友“怒赞”。

光怪陆离的数字时代,乡村文旅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风口。一个个特色乡村背靠祖辈集居的土地,衍生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观光度假村、农家乐、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探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在百花齐放、百家博弈的当下,如何让“流量”引进来、游客“留下来”成为诸多乡村文旅面对的现实考量。在多元化的网络媒介辐射带动下,一系列的美丽乡村、特色城镇,借助“美食+”“文创+”“影视+”等多样化的因素成功破圈,官员当“网红”引流,越来越多美丽乡村通过新媒体平台进入了大众视野。

把流量变为“留量”,要准确把握好服务、环境、配套设施、旅游品类等基础建设,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以游客体验优化为导向,改善乡村旅游的交通、住宿等基础条件,逐步规范旅游秩序,将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定制性呈现在旅游产品内容和服务上,满足游客深度游的高体验要求与期望,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循环的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让乡村文旅蓬勃发展,需要借助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台,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不断扩大影响面、提高影响力,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旅游胜地。乡村文旅景区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小程序等新媒体渠道,将景区的特色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让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乡村文旅的相关信息,包括景点介绍、交通路线、住宿选择等等。这不仅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乡村文旅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渠道。

真正的乡村文旅发展,必然是要是看得见绿水青山,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从视觉到体验全方位的悠闲享受。乡村在发展文旅产业之余,要守好地方特色与融合发展的度量衡,把握好游客不同需求,避免趋同性,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品牌。传统的民俗活动、手工艺品、民间故事等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乡村通过文旅发展,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振兴,让小地方不断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加大当地旅游宣传推广力度,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促进文化和旅游供需适配,以旅游业恢复振兴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让小地方的青山绿水、特色旅游场景不断流量“出圈”,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家门拥抱诗和远方。

乡村振兴路弥将至,乡村文旅处处生机勃勃,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青山绿水感受乡情乡韵。切实夯实乡村文旅根基,做好“土特产”文章,助推乡村旅游展现出强劲活力,为乡村振兴“举大旗”,走出一条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康庄大道。(史志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