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思祥

8月22日,全省供销社现代流通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培训班在徐召开。记者从会议获悉,近年来,徐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主动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牢牢把握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机遇,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展现了供销担当。

进镇入村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


【资料图】

农产品流通是供销社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市供销合作总社按照“流通骨干企业+基层网点”的经营模式,推动系统流通骨干企业下沉渠道,发挥5家连锁配送企业、6个配送中心和751 个连锁配送网点辐射带动作用,扩大服务覆盖面。

丰县县社在全国供销总社支持下,建成当地最大的农批市场,有效拓宽了当地苹果、洋葱、牛蒡等农产品流通渠道;新沂市社以新供销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为依托,带动13家镇级中心超市,通过直营、联营、加盟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配送和连锁经营,初步形成县、镇、村三级配送营销体系。沛县杨屯供销社抢抓城市更新政策机遇,置换盘活低效资产,打造占地3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供销农贸商城、新供销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和新供销诚信经营示范街,成为当地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销售的集聚区,有效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杨屯供销社也成为沛县镇级资产过亿元的强社。

在乡村,我市强化农村综合服务社终端便民功能,满足农民便利消费、就近销售需求,全系统新建和改造提升综合服务社2158个,领办、参办流通类专业合作社79个。沛县张寨供销社与陈油坊村联合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建成葡萄冷储交易中心,提供仓储、电商、配送等特色服务功能,以“小葡萄”串起为农服务“大链条”,全年助销葡萄超2000吨。

数智赋能服务“三农”零距离

市供销合作总社创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设立为农服务智慧远控中心,采用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与线上“传经送宝”等方式,提供不断档、全覆盖农技服务。

丰县县社针对今年小麦出现麦稀苗黄等问题,运用“农管家”“云上智能”等平台推行测土配方、看图识病,在当地农户中树立起“庄稼生病找供销社看”的口碑。铜山区社携手专业合作社共建草莓种植大棚,建立病虫害防治监测、种植环境监测、农产品流通溯源等全链条监测体系,完整记录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路线图”,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放心。

市供销合作总社还联合农资企业加强智慧农资建设,创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新沂供销电商公司利用遍布乡村的180余家电商服务站,采用“电商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物流”等服务模式提供定制配送服务,积极整合当地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对农业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置,打造“智慧农废”体系。徐农云商互联网平台公司打造品牌孵化、电商、新媒体、直播四大基地,线下体验与线上营销双向发力,构建全链条数字化营销服务体系,举办“名特优”农副产品网上年货节,为徐州农产品外销讲好品牌故事、做好数字导航。

筑巢引凤助推流通体系大发展

徐州供销合作总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供销事业二次振兴和县域流通网络建设的第一抓手,牢固树立 “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成功引进省内知名电商企业参与建设徐州农副产品云服务中心,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合作推进徐州品牌农产品推广流通项目;积极对接市文旅集团,开展产销对接、品牌推广等合作交流;深化与邮政集团战略合作,合力拓展农村金融、物流商贸等领域业务。

为破解思维定式,市供销合作总社还积极引导经营管理人才、专家学者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贡献力量。邳州市社与当地知名企业家合作打造晶贝食品公司,生产的蜂蜜糖醋蒜、香辣苔干等产品畅销海内外,被评为徐州市名牌产品并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为解决商贸流通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难题,市供销合作总社抓住被列为江苏省深化“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单位机遇,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招金引银添动力,推出“供销U贷”等惠农金融项目,获得银行100亿元授信。今年上半年系统内各类经营主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1.8亿元,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了充裕资金保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