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拉美记者曹璇。
这两天,正在海南海口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即第三届消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今天我也来说说消博会上的拉美元素,重点和大家聊聊乌拉圭的肉制品。
(相关资料图)
乌拉圭安格斯牛排
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超市中售卖的本国牛肉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巴西,西接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660公里,地势平坦,丘陵和草原相间,全国总人口数量约350万,而一半的人口都集中在首都蒙得维的亚。乌拉圭肉制品在这样纯天然的环境下培育生长,且拥有独特的可溯源体系,竞争优势明显。因此,乌拉圭的参展商们期待着能够从本届消博会上拿到更多订单。
乌拉圭肉类协会大楼
实际上,今年已经是乌拉圭肉制品企业第三次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了。来自乌拉圭肉类协会的报告称,去年乌拉圭牛肉出口额超26亿美元(约合178亿人民币),中国占总额的59%,已成为乌拉圭肉类的第一大出口国。在我们对当地的探访中,乌拉圭肉类协会、乌拉圭农场主都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消博会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乌拉圭的肉类品牌。
乌拉圭肉类协会创新科学部主管詹尼·莫塔
乌拉圭肉类协会创新科学部的主管詹尼·莫塔在接受总台记者的采访时也谈到了乌拉圭独特的生态系统,因为乌拉圭大部分地域都在潘帕斯草原上。“潘帕斯”源于印第安克丘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莫塔对于本国的动物在这样肥沃的草原上培育而非常自豪。
农场主加布里埃尔
在距离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100公里外的农场,我们遇到了今年65岁的农场主加布里埃尔,他经营自己的农场已有25年的时间。得知我们是中国媒体,他非常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农场里每头牛都有的电子“身份证”。牛的左耳戴着有数字编号的标签,右耳则戴着一个电子芯片。
农场里的牛,左耳戴标签,右耳戴电子芯片
加布里埃尔用专门设备识别牛的身份信息
农场有专门的设备进行识别对应系统里的编号,这样可查找牛的身份信息,看到每头牛的活动和基本历史。比如,出生年月、性别、在哪几个农场停留过、是否有过疾病等。
每头牛的身份信息一目了然可追溯
这是2006年乌拉圭政府打造的肉制品全程可追溯源系统,可以让消费者明确知道食用肉类的出处,真正做到安全放心。据乌拉圭肉类协会称,这个系统的前身是政府部门想用此方法来隔离患病的牲畜,但后来发现可追溯源能够让肉类生产达到全流程透明化的效果。事实证明,这个系统的确使乌拉圭赢得了世界一流优质牛肉供应商的声誉。
乌拉圭农场
绿油油的农场上,“不拥挤”的牛群悠闲漫步
采访中,我们在农场大片肥沃的草原上并没有看到大批牛群或是羊群,开车行驶大概几分钟才能看到零星的几头牛羊,这也印证了当地人说的,在乌拉圭每头牲畜的活动空间都有2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
乌拉圭农场中的牛群在进食
为了加强营养,除了草场的天然饲料之外,农场还给牲畜提供了由玉米、高粱、大豆等有机食品打碎制成的饲料。吃的食物纯天然,再加上严格并科学的饲养和管理体系,不难理解为何乌拉圭的肉制品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
乌拉圭肉类协会市场营销主管佩雷拉
负责乌拉圭肉类协会市场营销的佩雷拉对总台记者说,在乌拉圭如果看到10头牛,那么其中有5到6头是会加工好被运往中国,对比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中国对乌拉圭征收的关税低,这非常有利于乌拉圭的出口,因此乌拉圭非常重视通过消博会的平台和中国及其他国家达成更多合作。
乌拉圭农场主加布里埃尔接受总台记者曹璇采访
在采访的最后,农场主加布里埃尔专门告诉记者:“我想通过你们的平台告诉所有的中国消费者,以及通过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购买我们国家肉类的商家,请你们放心,乌拉圭只会生产最健康的肉类食品。”
以上是总台驻拉美记者曹璇在当地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拉美记者 曹璇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
监制丨李天娇
记者丨曹璇
摄影丨曹璇
编辑丨杜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