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期,“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暨“媒体眼·看运河”扬州行正式启动。领略运河魅力,“解码”运河文明,是追溯传统文化源泉的寻根之路;打造大运河“IP”,奏响时代弦歌,是赓续民族精神谱系、挥洒华夏文明之光的壮阔征程……

蜿蜒千里的大运河,是流淌了千年的水上文明,是一部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厚重、壮美、辉煌诗篇。回望大运河两千五百年历史,它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使得北方大漠孤烟的豪爽与南方小桥流水的柔和在运河之上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从“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徐州到有着“世界美食之都”的淮安再到“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苏州,大运河畔,一座又一座富足的城市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水韵江苏”的独特魅力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与自强不息的现代文明中实现有效叠加,焕发昂扬生机。

大运河,从历史的波光里映射出幸福光景,从时代的脉搏中透视出人间烟火。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整合运河景观、江南特色、文旅精品,推动旅游业态提档升级,打造大运河水上黄金旅游线。苏州建设“运河十景”勾勒现代版“运河繁华图”,淮安擦亮“百里画廊·印象淮阴”文旅品牌底色,徐州打造窑湾古镇重现“黄金水道金三角”,南通在灰墙黛瓦、古典窗棂中复刻旧时旖旎繁华……在大运河畔,一个个爆款“IP”、一条条黄金旅游线路,让历史底蕴、城市风貌、现代文明交织呈现,让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相得益彰,让幸福光景在人间烟火中印染、具象,一幅又一幅融汇了古今碰撞、人水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大运河畔徐徐铺展。

时间的指针从隋唐时代往后拨转至现代,千年运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华夏民族的勤劳智慧,它承载着千年的文脉、蕴藏着历史的遗迹、传承着未来的希冀,在生生不息、奔涌向前的同时,应被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一方面,应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促进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效融合、优势互补。如在无锡清明桥上,连绵起伏的开放屋架、花径连廊、动感舞台、垂直景观墙、伞状休憩亭等让游客、市民置身于声、光、电、水、雾、影的体验中,构成了一副“今夜良宵”“人间梁溪”的夜市缤纷生活长卷。另一方面,要让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大运河IP打造的重要引擎。要大力研发具有大运河文化特色、符合时代审美、贴近现实需求的文旅产品和文创精品,营造出高颜值、高体验感、激发情感共鸣的新场景;还要发挥好数字技术对文旅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推进VR体验游、“云旅游”发展,从不同维度、面向不同群体提高大运河的“魅力值”“附加值”。

历史的波光旖旎荡漾,幸福的光景汩汩流淌;时代的脉搏奔涌不息,人间的烟火氤氲蒸腾。大运河奔腾不息的千年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昂扬奋发、破浪前行、向上向善的精神图腾,大运河滋养的幸福光景更是经济社会气象万千、繁荣生机、欣欣向荣的实景写照,打造大运河“IP”,乘风起舞,顺势而上,才能更好的让华夏文明之光焕发光彩、升腾不息。(魏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