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已成为富民增收的“强引擎”。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农村电商发展相关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会。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地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511.4亿元,同比增长8%。(8月21日《新华日报》)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正为农村电商发展按下“加速键”。近年来,江苏系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五大行动”,农村电商产业特色日益显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成效显著。已累计有23个江苏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获认定,全省创建103个省级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赣榆海鲜、高淳螃蟹、沭阳花木、东海水晶、盱眙龙虾等电商产业集群全国知名。2022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3000.5亿元,保持全国第二位。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放眼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底座”正不断夯实。去年江苏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9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18.7万座,5G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74.7%,全省农村宽带接入用户1447.3万户,城乡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在5G进村、宽带入户的同时,支撑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体系建设也日趋完善。目前,全省共有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30个,乡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349个,村级快递服务站点11380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保持100%。2021年以来,累计建设冷藏保鲜设施超过1000个,建设冷库总容积超过100万立方米,特别是向主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让农产品销售渠道日益宽广。

“数”“智”加持,让乡村产业“触网”振兴。为帮助农民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江苏深入开展“e起致富”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农产品电商“万人培训”、农民用网等活动,让农民们更快更好拥抱数字生活。在首批国家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中,昆山建成苏州首家“5G+智慧渔场”,常熟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三大主导产业应用数字信息技术覆盖率超50%,沭阳县建成花木等34个农业互联网示范基地……“以前种地靠锄头,现在种地靠手机”成为现实,5G农机、物联网、电商平台等数字技术正成为江苏乡村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仅以徐州睢宁沙集为例,电商发展带动各类群体超5.7万人参与创业就业,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全县人均收入高出近7000元。

电商新业态的发展,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前不久,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将把农村电商作为县域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推动,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为了让农村电商持续融入产业发展“生态圈”,江苏将在创业孵化、信贷扶持、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围绕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通过以电商赋能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持续推动电商集聚发展等方式,推进农村电商转型升级。可以期待,未来将有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苏”字号农业品牌脱颖而出。

“数商兴农”进入发展新阶段,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以电商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将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必定能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江苏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积蓄新动能。(徐魏)

编辑:孟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