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是著名歌唱家,如今,军旅歌手出身的他与天津音乐事业结下了缘分。2021年,王宏伟担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在这一岗位上,他荣获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参加了天津市2022年军民迎新春晚会,还助力天津抗疫,演唱了原创歌曲《承诺》。日前,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王宏伟,请他与天津观众分享自己的艺术感悟,畅谈在天津的新目标、新愿望。

记者:您是军旅歌手出身,长期在部队的工作生活给您带来了哪些影响?

王宏伟:我是从一个普通士兵做起的,1997年进入新疆军区文工团。当年,我们都是坐着敞篷卡车出去演出,沿着边防线一走就是半年。有的哨所在山上,汽车不能到达,我们就徒步上山给战士们唱歌,每次任务结束都是灰头土脸,但我感觉自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真正懂得了一名文艺战士应该做些什么。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干到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出成果。

记者:2000年的青歌赛上,您通过一首《西部放歌》走进全国观众视野,您认为这首歌曲为何能成功?它为民族歌曲的创作又会提供哪些经验?

王宏伟:《西部放歌》一唱出来就抓住了百姓的心,我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是贴时代,《西部放歌》是第一支歌唱西部大开发的歌曲;第二是贴生活,这首歌曲是根据我的声音和技术特点创作的,歌词和我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第三是词曲接地气,歌曲中不仅有最高音“high降E”这种对男高音极限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有“哗啦啦的黄河水”等朗朗上口的段落,创作者用艺术把生活中朴素的语言提炼了出来。

记者:担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后,您还一直坚持在舞台上演唱,您认为舞台对于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宏伟:我是艺术工作者,舞台就是我的阵地。在艺术院校里,校领导的艺术成果非常重要,对学生具有启发、示范和引领作用。如果我只去做行政工作,把自己的阵地丢掉,就可能失去这种作用。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不能荒废专业,我每天下班都要在琴房里练声。

记者:作为艺术院校的管理者,您对当代学子有哪些要求和期待?

王宏伟:我认为年轻人首先要讲艺德,要正确认识名与利。能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天赋都很好,但天赋好不代表艺术之路能走得长久,必须要先修“德”。现在的文艺界有很多人没有正确认识名与利,频频出问题,就是这个原因。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吃苦。以前我从北京回新疆,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再坐两天的汽车,现在科技与通信都发达了,但人们吃苦的能力退化了、惰增强了,年轻人要培养能吃苦的能力。再次,学生不能浮躁,要能抵挡住诱惑。社会虽然是多元的,但是学生学必须一心一意、不受干扰。最后,我希望学生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