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汉创业圆梦


(相关资料图)

柯琦

李义凡

孙清云

侯敏杰

文豪

刘嘉森

胡萝卜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王峻 孙婷婷 陆缘 张理晶 叶文波 孙泽宇 受访者供图

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武汉连续5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且占比逐年增加,跻身于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十。

从2017至2021年,武汉人才流入的占比分别为2.2%、2.7%、1.9%、2.1%、2.4%。

数据显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启动5年来,已有191万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武汉,2021年留汉大学生达34.52万,创历史最高水平。武汉去年成立专门的人才集团,为城市引进人才继续深入做好服务,对人才放宽落户接近“零门槛”。推动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推动武汉经济发展战略的“先手棋”。

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这座英雄城市绽放风采,迸发青春力量。连日来,我们走近这7位青年创业者,听他们讲述选择留汉发展背后的故事。

“汉漾青年”捐200万给母校

33岁的柯琦最近很忙,团队推出的电视剧《红房子》已开始紧张的上映前期准备,公司还有多个外地项目,在紧锣密鼓进行。

尽管脸上略带疲倦,但他的眼神里依然坚定,“从学习到创业,武汉是见证我成长的福地,我一定会坚持做强做大”。

柯琦是武汉一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前不久入围武汉市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出身湖北十堰的他,2009年考入湖北大学学习,其间就开始创业,获得武昌区十佳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军人物称号。大学毕业后,他继续留在武汉创业,公司面临困难,一度举步维艰。在他感到茫然时,学校老师站了出来,帮他争取园区租金减免、申办创业扶持资金政策,对他进行创业孵化指导,公司很快重新又走上正轨。

“我能走到今天,特别感谢大家伸出援手。”柯琦说,创业初期,学校老师,政府部门都为他提供诸多帮助。2019年他重回母校读研,利用空余时间打理公司事务。

今年6月,在研究生毕业离校之际,柯琦提出向学校捐赠200万元,用于部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他说,“我表达自己的感恩,也表达继续留汉创业的坚定信心。”

现在,除了忙公司业务,他还积极参与巡回校园招聘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与大学生面对面分享交流,推介武汉发展机遇和人才政策。

公司成员六成是学弟学妹

10个洪山人,5个大学生。23岁的李义凡是留汉大学生,也是创新创业的佼佼者。

2017年,从孝感农村走出来的李义凡来到武汉,在武汉工商学院读广告专业,大一时他就萌生创业念头,通过各类兼职接触社会。2018年10月,他与好友合伙注册成立了公司,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他们免费提供了80平方米的办公室,他们挣到创业“第一桶金”。

2020年,李义凡捕捉到“宅经济”迅猛,想到了利用网红帮助公司销售产品,和5位合伙人筹集资金,聘请网红开展直播带货业务,3个月里,直播带货店铺营业额从0跃升到1000万元。

李义凡说,四年大学生涯对武汉这座城市充满感情。毕业之初,他租住在洪山区人才公寓,租金低,公司还获得政府部门的多项奖励。

“今年我又注册了一家公司,并搬到了新落成的华农里梦想岛。团队现在有近50名成员,其中六成以上都是我的学弟学妹。”李义凡说,如今他的两家公司都在健康成长。

创新创业之路越走越宽,他对自己当初选择留汉颇为自豪:“这里留下了我大学四年的美好回忆,创新创业城市标签也给予了我无穷底气。留武汉,不后悔;有梦想,一起闯。”

女博士住进市区精品公寓

创业一年多带动500人就业

带动大学生创业18家,提供就业人数近500人,入孵企业数30余家,孵化对接项目100余个。这是24岁的创业者侯敏杰一年多来的成绩单。

去年6月,侯敏杰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留在江夏创办科技孵化器,那时他实际已有了3年创业经历。2018年,读大二的他,和几位朋友开展吉他线上培训和吉他销售,成为校园创业之星。

毕业后的侯敏杰决定自己出来创业,“为何我不去搭建一个创业者和政策对接的一个桥梁,去服务初创企业呢。”侯敏杰办起了创新工场,给初创企业提供便宜的场地,为企业提供财税、融资等服务。

“留在江夏是因为这里是创业沃土。”侯敏杰在江夏侨亚国际文化大厦开启新的创业生涯,也享受到江夏区创业补贴,及在创业培训、创业租金减免、人才公寓等多项鼓励政策。

在侨亚国际文化大厦,侯敏杰租了7层楼办公,在起步阶段,江夏区多个部门经常上门为他提供帮助。去年8月公司一度陷入困境,江夏区科经局等部门帮助他做宣介,帮忙招租,根据相关政策帮助他,这才顺利渡过难关。如今,他的孵化器已经步入正轨,他希望更多刚走出校园的创业团队也能来江夏发展。

为万余青少年送公益辅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自孝感的理工男文豪爱好魔术,这也成为创业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文豪留汉打拼,成为业内知名的魔术师,2017年,他创办公司,落户江岸。

江岸团区委帮文豪解决创业上的很多问题,包括公司注册、税务、专利等方面,推荐公司参加“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不仅让公司获得资金扶持,更通过大赛平台对接各界资源。“青年企业家们相互学习,其中不少伙伴对我们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帮助。”文豪感激地说。

5年来,文豪切身感受着江岸区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变化,“近几年来,区里帮我们及时落实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和大学生住房补贴,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公司发展壮大离不开大环境的不断改善,这些都给了创业者无穷信心。文豪说,“如今,公司每年的营收增长速度在30%以上,未来还会根据政策调整发展的方向。”

2019年,文豪开始为武汉市贫困青少年、留守儿童、自闭症青少年提供魔术教育课程以及公益演出、艺术疗愈项目,为了让更多有困难的青少年从魔术中收获快乐、自信、勇敢和智慧,累计服务困难青少年超过1万余人。

海归学子参与方舱改建

“武汉是我的家,我肯定要把公司开在这里。”30岁的刘嘉森说,怀着满腔热血回到武汉创业,是他人生的重要抉择。

5年前,他结束长达18年的海外留学生涯,从加拿大回汉创办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如今,他已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产业配套原材料技术服务商,他被纳入湖北省民营经济青年人才库。

刘嘉森说,大学毕业后坚定选择武汉,在江汉区注册成立了公司,“当时武汉正在向全球青年学子抛出橄榄枝,有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我决定要回家”。

“江汉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商贸金融区,但如何招纳人才、报关进口、解决仓储物流等等,我最开始都不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刘嘉森告诉记者,在公司资金紧张时,辖区银行给他办了贴息贷款,虽然创业起步很难,但相关部门的一系列帮扶,都让他感到踏实暖心。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服务于产业,更要服务于社会和民生。”在武汉的疫后重建工作中,刘嘉森发挥企业特长,捐助50万元,帮助曾被征用为方舱医院的一处体育馆完成翻新,“这次捐助让我坚定了企业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也让我们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

在位于硚口区的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90后女博士孙清云正全神贯注操作,仔细将参与研发的CVD涂层,沉积到一件件试验样片上。

孙清云是研究所的工程师,去年作为国家重点试验室骨干成员入选“武汉英才”。她说:“在武汉学习、生活这么多年,我对武汉很有感情。”

孙清云是湖北枝江人,大学就读于武汉纺织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后留在武汉深造,2020年博士毕业后,面临就业选择。许多外地城市向她抛出橄榄枝,导师也想把她带到广东,专心在博士后工作站做研究。最终,孙清云决定进入武汉材保所薄膜材料事业部。她告诉记者,对于她所主攻的技术专业,武汉材保所有很深厚的技术积累,武汉乃至湖北也有相关产业配套基础,“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武汉成为我在就业时的首选。”

武汉中心城区,一间60多平米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的精品白领公寓,市场月租价是3000元左右。今年,享受到武汉人才政策叠加优惠的孙清云,每月仅需花费530元就住进了这样的房子,“我所在的硚口区人才公寓,距离单位仅仅3公里拎包入住,物业服务也很好。”

“住在人才公寓方便上下班,每天的通勤时间只要十几分钟。”孙清云说。

波兰学生在汉创办国际物流

“我想在外地再开分公司,但总公司就放在武汉,武汉的工作环境很好。”波兰留学生胡萝卜2021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汉创办了一家物流企业,公司位于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金银湖创新中心。

“我的中文名字叫胡萝卜,这方便中国的朋友记住我。”说起自己的中文名,33岁的胡萝卜幽默地说,家人曾经在中国生活,他小时候每年都从波兰飞来中国与家人团聚,后来又选择在华中师范大学就读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他回波兰工作,2015年再次回到武汉攻读硕士学位。

在读研期间,胡萝卜发现国际物流行业有潜力,波兰现在是欧洲的物流枢纽,往来中欧的货物多经波兰发往欧洲各国。他于是在汉成立一家国际物流公司,处理中国和欧洲间的货运事项,2021年4月,公司成立。胡萝卜说他决定将公司选择放在武汉,一方面对武汉有感情,另一方面他认为武汉交通便利,方便前往中国其他各大城市,“武汉是大学之城,生活环境让人觉得舒服和轻松”。

“汉欧班列从东西湖发车,而且这里办公条件好,租金便宜,办公设备配套齐全,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说,非常好。”胡萝卜说他会抓住机遇壮大事业成立分公司。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先落户后就业、推出10万个“高薪优岗”、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每年新建60家就业见习基地……今年6月,武汉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政策再次升级,“二十条新政”中有许多的硬核举措。

为吸引大学生留汉发展,武汉市在人才引进中,逐步从单一导向的“引入”,开始转向注重就业促进和创新培育转变,以暖心服务来优化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吸聚更多年轻人在这里实现梦想。这些转变,显示出一座城市对青年、对人才的尊重。

城市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助力,人才是增强发展活力、积蓄发展后劲的生力军。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参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要让青年人才“留得住”,城市要思考如何才能变得更友好,让青年人更有为。城市发展和青年成长,相辅相成。

在为青年提供筑梦圆梦空间,铺就发展快车道的同时,武汉注重提升青年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专场招聘到创业扶持,从降低落户门槛到提高见习补贴,从住房租金减免到购房享受折扣等等,武汉的“学子留汉”工程布局更深、举措更多、力度更大、决心更强。城市让青年感到快乐幸福,心有归属才会满怀期许,更努力地付出。

人才也成为留汉大学生的最佳“代言人”,为表诚意,留汉学子柯琦捐赠200万元,感恩母校一路扶持,他还入围武汉市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事业上的发展,让他收获满满,“我表达感恩之情,也表达留在武汉的坚定信心。”

去年“英雄杯”总冠军的获得者卢鹏荐,也当众宣布拿出一半奖金捐给母校,鼓励在校大学生留在武汉、创业在武汉。他说,是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温暖,感动了他,也更加坚定了他带领团队,继续扎根武汉,发展壮大的决心和信心。

英雄之城激荡青春力量,奋力往前跑,垫脚向上跳。这是武汉近年来保持的姿态,愿每一位青年人,从这里扬帆起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