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在新疆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的棉田里,一台拖拉机牵引着残膜回收和秸秆还田一体机穿梭在田间,机械所到之处,不仅棉秆被粉碎了,农田残膜也被快速卷起,集中回收到聚膜茬框里。

古勒巴格村村民崔永占今年种植的200亩地棉花已经通过采棉机完成棉花采收,正准备收集棉田残膜时,得知乡政府今年组建了“残膜回收小分队”,小分队利用残膜回收和秸秆还田一体机就可以快速、彻底地回收农田残膜,他立刻联系了乡里的“残膜回收小分队”帮助自己回收棉田里的残膜。

崔永占说:“残膜对来年农作物的出苗率和长势影响很大,今年不仅可以利用机械回收残膜,而且政府每亩地补贴45元,鼓励农户完成残膜回收工作,这真是难得的好事。”

残膜回收机正在农田作业(央广网发 艾力扎提·司马义 摄)

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的关键在于回收利用。为彻底减少废旧农膜对环境和耕地的污染,古勒巴格乡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积极宣传和引导群众开展规模化农田残膜回收,压实推广任务,在田间废旧农膜回收季节组织“残膜回收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地块开展废旧农膜回收,以此彻底清除白色污染、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农机驾驶员吾斯曼·百克力说:“过去我们回收地膜主要依靠人工,收的速度慢,效率不高。现在这个秸秆还田和残膜回收一体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秸秆还田、根茬铲切、挑膜,一举多得。”

“古勒巴格乡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设置了5个临时回收点,有三台回收机械全天进行残膜回收工作。我们向农户大力宣传农膜残留的危害,同时,通过机械帮助农户快速、高效完成残膜回收工作。多措并举,积极打响残膜回收“攻坚战”,减少残膜对耕地的污染,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古勒巴格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吾买尔江·甫拉提说。

近年来,古勒巴格乡不断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残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和农业合作社等团体广泛参与,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