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健康中国中医药专项行动暨三亚市中医院第二届“三伏灸”节大型义诊活动举行。图为医生为市民义诊。 记者 刘琪成 摄


(资料图)

昨日正式入伏,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日常养生也愈发受到重视,眼下“三伏贴”是热门的养生方式之一。但是,你贴对了吗?

三伏天如何正确避暑?“三伏贴”的功效有哪些?哪些人群不适宜贴敷?贴敷应该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医专家,整理出一份养生攻略,供大家参考。

1三伏天的正确避暑方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据了解,今年从7月11日正式入伏至8月20日出伏,整个三伏天将持续40天。

“天气湿热,避暑不要冷风对着吹、冷饮不离手、直接冲冷水澡、整天不出汗等。”医生建议,三伏天正确的避暑方式:一是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在外逗留;二是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三是及时补水: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方便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绿豆汤、酸梅汤等;四是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哪些人适合“三伏贴”?

为什么选择三伏天贴敷“三伏贴、三伏灸”?《黄帝内经》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从生长之气蓄养阳气,秋冬顺从收藏之气蓄养阴气。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使用温里散寒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加之中医提倡“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对于虚寒性的疾病及那些体质虚寒的病人,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很大程度地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不易被严寒所伤,这就所谓的“冬病夏治”。

“我院现推出‘三伏贴’‘三伏灸’,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以实现‘冬病夏治’。”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介绍,“三伏贴”和“三伏灸”作用不少,但并非人人都能贴敷。

“三伏灸”的适宜人群主要有五类。一是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人群;二是患消化系统疾病人群,如虚寒型胃病、慢性结肠炎、腹泻以及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三是妇科疾病患者,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宫寒症、带下量多等;四是风湿骨病患者,如各类风湿病、骨性关节炎以及各种肩颈腰腿痛等;五是其他免疫力低下、小儿遗尿、老年慢性前列腺肥大等患者。

“三伏贴”的适宜人群主要有五类。一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人群,如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虚寒型慢性咽喉炎、体虚常年反复感冒者;二是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属脾肾阳虚者;三是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属脾肾虚者;四是儿童体虚多病者;五是慢性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属肝肾虚者。

3哪些人群不适合“三伏贴”?

“夏季‘三伏贴’与冬季‘三九贴’合称‘伏九贴敷疗法’,是中医特色保健疗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康复科医生提醒,“伏九贴敷疗法”虽然热门,但不是人人适合,也不是包治百病。阴虚、湿热体质的人群不宜贴敷;年龄较小的儿童、孕妇不宜贴敷;肺炎急性期的患者不宜贴敷;发热者不宜贴敷,此时贴敷药物易灼伤皮肤,出现起泡现象;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损者不宜贴敷;瘢痕体质、过敏体质、皮肤病患者慎用。此外,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各类传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疾病及血液凝集障碍类疾病患者等也不适宜贴敷。

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中医科医生提醒,贴敷“三伏贴”“三伏灸”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穴位贴药后要防止挤压,少活动,以免流汗致药物脱落;二是贴药时间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为1至2小时,患者感觉贴药穴位局部有轻微灼烧感为宜。若贴药后灼热难耐,应提前去除药物。贴药后反应不重者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甚至起水泡,可以外涂万花油、烧伤膏、绿药膏,也可到医院用药处理。儿童患者建议观察30分钟,由医护人员揭除贴药后再离院;三是治疗期间,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禁食虾、蟹、鹅肉、牛肉等发物,宜用温水洗澡;四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均为难治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此类患者要耐心坚持治疗。

4先专业诊治再选择贴敷

“必须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先诊治,再贴敷。中医医师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穴位。”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提醒,患者是否适合中药贴敷治疗、应该选择哪种药物治疗等,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先由正规医疗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再进行施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亚部分医院已开展“三伏贴”贴敷活动,有需求的市民游客可根据自身情况到相关医院接受治疗。

三亚市中医院门诊楼4楼中医护理特色门诊、住院楼7楼针灸科;

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中医科(门诊楼7楼国医堂诊室);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每次贴敷第一天(7月11日、7月21日、7月31日、8月10日)全天在门诊楼1楼大厅;除上述日期外,其余日期全天均在门诊楼3楼中医康复科对面。

三伏天时间表

今年三伏天从7月11日至8月19日共40天。

初伏:7月11日至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至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至19日,共10天。

“伏”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今年“三伏”又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9年“三伏”长达40天。

今年的三伏天将不同寻常。根据专家预测,今年夏季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这意味着夏季将会异常炎热。而三伏天正好处于高温期,可能会出现持续晴热天气,甚至可能创下历史上的极端高温纪录。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卢智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