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碳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2023年以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化天津市碳市场试点建设,组织企业通过购买和出售碳排放配额完成履约,截至6月30日,纳入天津市碳交易试点145家企业全部完成2022年度碳配额清缴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完成履约,履约率连续8年100%,有力促进了天津市碳减排。

据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3年碳交易履约工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纳入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二是创新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三是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据悉,2023年天津市动态更新天津市碳交易试点纳入企业名单,新增碳排放超过2万吨/年的重点行业企业8家,总数达到167家(含转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23家),将天津市70%以上的碳排放量纳入碳配额管理,覆盖面持续扩大;对纳入企业购买使用的“绿电”进行碳排放核减,实现碳减排约20万吨,为企业带来碳减排收益700余万元,提高了企业购买使用绿电的积极性,推动天津市能源结构优化,并通过搭建交易供需平台、拓宽交易信息共享渠道等形式,助力企业开展碳交易,碳价格稳中有升,均价由2022年34.3元/吨提高到2023年6月份36.1元/吨,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在组织碳配额清缴履约过程中,多家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出售碳配额获得收益3300余万元,减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