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淄博烧烤”热遍了中华大地,令许多地方羡慕不已,纷纷效仿推出各种活动,以提振本地旅游和消费,有的地方甚至在赶建“万人烧烤城”。可见淄博效应影响之大,让无数资源禀赋远优于淄博的地方眼镜大跌并奋起直追。

关于淄博的这个“现象级”事件及产生的效应,媒体已有大量介绍和评述,在此不再讨论。笔者有兴趣的是,这件事跟当下同样热火朝天的“招商引资”有什么关系?虽然“淄博烧烤”与“招商引资”从字面上看似乎互不相干,但若仔细想来,前者与后者不仅相关,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在各地“招商引资”热度更甚于“淄博烧烤”的当前,认真梳理一下“淄博烧烤”背后的逻辑,或许对如何保持“招商引资”热度,提高其实际效果,会有很好的启示和思考作用。

启示一:让人们喜欢上一个地方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相关资料图)

凭什么让外来者喜欢一座城呢?为什么要追求城市有温度?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通过“淄博烧烤”背后的故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当政者和普通大众浓浓的“人情味”。疫情期间异地隔离学生并非只有淄博一地,那为什么只有到淄博隔离的大学生会相约春天再来呢?无非是淄博这座城市的真情实意感动了他们、吸引了他们。对这些“无钱无企”、“无利可图”的学生尚且如此有“人情味”。可以想象,他们对外来投资者、企业的服务自然是不会差的。换句话说,淄博的这种“人情味”是真实的、厚道的、一视同仁的。不像有些地方的脸因不同人而变化:对税收多的、企业大的“笑脸相迎”;而对那些创业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则往往“视而不见”,因为这些对完成招商引资指标和数字没什么用处。有句话叫“功夫在诗外”,这种“嫌贫爱富”的做法,让见多识广的企业家都“心知肚明”,用脚投票。政府表面上好像是在“精准招商”,似乎很懂招什么商,其实,这种充满“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做派,往往会让人从心里觉得这个地方不够“厚道”,靠不住,缺乏基本的“人情味”。因为“招商引资”的本质是吸引人,包括企业家和员工,一个缺乏“人情味”的地方,怎么会让人喜欢并且投资兴业呢?

启示二:提高社会关注度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招商引资推广

所谓社会关注度,是指全社会对一个地区或某些事物的关注程度。如果一个地方在全社会没有什么关注度,那这个地方往往是没有活力、希望和前途的;从经济的角度看,就是市场上的各种行业、企业和企业家在多大程度上会想到你这个地方;如果没多少行业、企业会关注你,那你的招商引资就会很费劲了;反之,如果有相当比例的行业、企业和企业家在日常经营中会关注你、想到你、考虑你,那招商引资不仅能“水到渠成”,甚至还可能有条件“挑商选商”了。从全球看,那些投资额名列前茅的国家和地区,无疑都是社会关注度高的;再从全国看,北上广深是公认社会关注度居前的城市,因此,其经济发展也远胜于其它地方;如果从山东看,过去青岛、济南的社会关注度无疑都要远高于淄博,印象中烟台也在淄博之上。但在新一轮发展中,淄博充分依托互联网社会传播的特点,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三位一体”,用温暖人心的事例,让淄博这座三四线城市妥妥地出圈了,而且好评如潮,打动无数国人心。这与有些地方还习惯于下达多少次外出招商引资指标、不管什么部门都分配招商任务、开一些观众大多是捧场而来的推介大会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如何发挥新媒体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如何顺势而为借势发力?这些,都是还囿于传统招商引资套路的地区、部门和人员好好反思和学习的。

启示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是在全域招商引资中制胜的法宝

当前,各地区都在大张旗鼓地开展招商引资抓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的“内卷”,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招商引资中出奇招、巧招和实招?“淄博烧烤”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就是:不等发令枪响,不需扬鞭自奋蹄,敢于“春江水暖鸭先行”;不按惯性思维“出牌”,而是善于出“新招”、“奇招”,尤其是“以小见大”、“举一反三”、“一石多鸟”;不单靠行政力量,而是汇集社会、媒体、市民的智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由于我国发展阶段的特点,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冲动性是非常强的。特别是三年疫情之后,恢复经济成为各地政府的第一要务,甲到乙处招商、乙到丙地招商、丙到丁城招商、丁到甲地招商,好像进入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的“战国时代”。而且往往招来招去、总量没有增加多少;政策频出、边际效应递减;数字越来越好看、实惠则越来越少。在这种“内卷”似乎更激烈、“资源”更抢手、“项目”更稀缺的背景下,“敢为人先”、“先声夺人”、“抢夺先机”、“先发优势”就显得愈加弥足珍贵。凭心而论,淄博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过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地级市。怎样在强手如云的“招商引资”大战中立有一席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理念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创新,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独上高楼!可以预见,“淄博烧烤”热之后,淄博的招商引资也会迎来新一轮热潮。

当然“淄博烧烤”对招商引资的启示恐怕还远不止这三个方面。它告诉我们:招商引资只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方法,做大增量、提高质量,最根本的是要有好的环境、好的名声、好的口碑和好的服务,包括诚信、厚道、守法、公正和人文关怀;至于那些单纯为完成指标而“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的做法,如有的为追求新增企业数,要求现有在地企业再多注册一些公司;有的名曰“全民招商”不管什么部门都背有招商指标;有的看企业注册没过来就在其房屋租赁装修上处处设卡;有的强行要求连锁企业单独注册等等。总之,这些“急吼吼”的做法,不仅不能把“蛋糕”真正做大,反而影响营商环境,还会把招商引资的路子走歪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