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开放一批文化工作室

艺术普及,融入街头巷尾

河北石家庄市湾里庙步行街,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周淑英的工作室就坐落在这里。市民张媛说,去年12月,她带8岁的女儿第一次来这里参观,女儿一下子迷上了剪纸。现在,她和女儿每周都来,近距离体验非遗。


(相关资料图)

在石家庄,类似的工作室不少。为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城市人文公共空间,石家庄自去年9月起陆续开放52家文化工作室,包含戏剧、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曲艺、文艺评论、书法、美术、写作、设计艺术等艺术门类,入驻工作室的有国家一级美术师、梅花奖得主以及国家一级作曲、知名作家等。

“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哪里,工作室的舞台就在哪里。”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梁兵说。这些工作室设立在街头巷尾、社区周边、商业街区等,让群众能随时随地畅享文化魅力。

“青衣起范儿的时候,要稍微提着点腕子,然后这样压出去,动作就好看了。”在赵玉华工作室,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赵玉华正为戏迷讲解青衣的表演特色。工作室将每周三设为戏迷开放日,由赵玉华手把手指导。

各工作室在活动组织上,鼓励精准分层、精准定位。对零基础群众,重在知识普及;对稍有基础的群众,开展有重点的辅导培训;对有一定水平的群众,则在深入研讨交流上做文章。同时注重吸引青少年群体,让文化种子生根发芽。

“丁丁,当当……”伴随清脆的敲击声,临街的郭海博铁板浮雕工作室,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工作室一楼设有大型工作台、作品展示墙、名家介绍海报、创作工具展示区等,二楼则设有创作交流体验区和图书阅读区。“功能空间上,各工作室凸显创作、展示、交流三大主体需求,延伸设置休闲阅读、研学体验、小型演艺、文创开发、网络直播等分区。”负责工作室日常运营的石家庄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刚说。

工作室背后,是各级部门的合力保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统筹指导,精心挑选推荐入驻人员;市里财政保障,总体协调,市旅投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区县一级制定辖区内工作室年度活动清单,沟通上下;街道和社区落实具体活动安排。

不久前,一场名为“燕赵十景”的艺术展在任源书法家工作室开展,用书法、篆刻、剪纸、版画4种形式描绘了太行山、长城、赵州桥、白洋淀等河北美景。活动人气高涨,不仅吸引了许多线下观展者,线上点击量也突破100万次。

艺术普及活动为工作室带来人气,艺术形式的组合创新则迸发新的火花。去年以来,“书法+音乐”“相声+架子鼓”等表演形式和活动在各工作室上演。

周淑英表示,文化工作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工作室的参观者众多,大大提升了非遗的影响力,也为传承人提供了学有所教、艺有所传的平台。

橙红色的方形牌匾,上方白色字体书写的“城市人文公共空间”,构成了文化工作室统一的识别标志。

“尽管艺术种类不同,但工作室是联动融通的整体,不仅体现在外观标识上,更在创作上。”梁兵说。今年是农历兔年,石家庄市联合多家工作室,共同推出兔年主题创作,玉兔剪纸、兔子印章等,让市民大饱眼福。

作为城市人文公共空间,市民可随时随地进入工作室,如今,工作室也越来越多走进周边社区、学校、医院、农村等。

“把技艺展出来,把展品搬出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让宜业城市更宜居。”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殷斌说,这些文化工作室正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让城市在提升“颜值”的同时,更具“内涵”。(记者 史自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