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是2022年中国重要任务之一。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要立足我国国情,应对外部环境新挑战,抓住重点,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促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如何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向着以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迈步?绿色投资有哪些重点领域和方向?绿色投资如何更好发力稳增长?如何在转型中如何保证能源安全?

日前,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与能源基金会举办“能源中国-聚焦稳增长:绿色投资支撑绿色复苏”专题研讨会,多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绿色投资将成稳增长重要抓手

稳增长并不意味着重回“老路”。专家指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把高耗能产业全都“砍掉”显然并不现实,真正要做的是把目前消耗的高碳能源转变为低碳能源,也就是说,未来高耗能产业虽然能耗高,但碳排放却不一定高。

“目前中国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以能源科技革命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它决定了我们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去处理好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气候稳定等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些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协同的。”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介绍。

“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邹骥提出,要把握好绿色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绿色投资能形成新的绿色供给能力,带动供需两端的绿色复苏,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邹骥透露,过去几年,在风光能源领域,我国均每年的投资约在五六千亿元以上,在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风光能源领域的投资有保持和扩大的潜力。

能源基金会的一项分析表明,“十四五”期间,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绿色改造领域,绿色低碳城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领域,绿色低碳消费领域和生态友好型可再生能源或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总投资可达45万亿元,均每年约8.9万亿元,占2021年全社会总投资的16%左右,这将是一个可观的增长投资的动能。

能源基金会分析表明,到2050年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以达到至少140万亿元,如果考虑到关联的投资,实际投资潜力远大于这个规模。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30至40年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介绍,根据有关测算,碳中和将为我国带来数百万亿元规模投资需求,就能源领域而言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三方面机遇。殷红表示,在上述碳中和投资需求中,80%至90%需求集中在能源、建筑、交通、核工业四大行业。从能源领域投资需求看,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产业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个是电力清洁化带来的投资需求;二是终端电气化带来的投资需求;三是非电降排带来的投资需求。

以电力清洁化为例,殷红表示,随着清洁能源成为主力电源,风电、太阳能使用将持续扩大,成本会继续下降。抽水蓄能的物理储能,铅酸、镍氢等化学储能以及超导储能等前沿科技都会有新的发展,同时电网也将加快升级。

“以上三方面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低碳转型都值得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并且创新金融产品积极进行支持。”殷红说。

驱动经济增长的主线转向低碳

作为能源转型的先锋队,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下的升级方向,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介绍,当前,新能源汽车正朝着绿色、环保、智能方向发展,在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有助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新能源汽车发展,表面上看改变的是汽车产业,实际上影响和改变的是多个关联产业和汽车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产业融合创新进一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殷红表示。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他行业仍存在“双碳”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认为,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完成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满足现代化强国和人民生活水提高的需要。未来应该把整个驱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主线,转到零碳能源系统重构上去。

在他看来,实现能源革命,由化石能源全面转为零碳能源需要关注三大投资领域:一是新型城镇建筑配电系统和智能有序电动车充电桩的建设;二是新型农村能源系统的建设,要使农村由能源消费者变为零碳能源的重要产地;三是使流程工业低品位余热供给系统成为建筑供暖和非流程工业生产用热源。

江亿建议,新能源建设领域的投资需要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地方部门、企业分头投资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和投资的浪费。此外,必须有配套的新的政策机制支持,建立激励各方投资。新的价格体系,才能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各方投资

能源转型不能一蹴而就

“双碳”目标实现并非一日之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认为,目前内循环建设和供应链重构过程中,需要找到新的增长驱动力以应对外需的缺口,需要数字化和绿色化来提供新的附加值,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认为,中国能源转型需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李俊峰建议要从以下五点来推进。一是尽快完成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政策转变;二是坚定不移地推动煤炭尽早达峰;三是合理控制煤电发展节奏。“十四五”开始实现煤电增容减量的发展转变,煤电的发展要以支持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新一代电力系统为前提;四是合理控制非化石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节奏;五是形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制度保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适应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要求,抓紧制定能源法,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驾护航,包括修改对企业的考核指标,化石能源从保供向托底转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