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天津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和《2021年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我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3件,同比增长28.3%。我市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中获评96.2分,跻身全国优秀行列。

知识产权高水创造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2021年,我市全年专利授权量达到9.8万件,同比增长29.8%;截至去年底,全市有效专利达到30.8万件,同比增长25.5%;有效发明专利突破4.3万件,同比增长13.8%;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到1.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2.4件;2021年商标注册申请9.5万件,同比增长11.7%;核准注册商标6.8万件,同比增长32.9%;有效注册商标达到35.3万件,同比增长22.1%,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6件。

2021年,我市办理作品登记共计9.14万件。申报农业植物新品种88件,新获授权品种达27件,授权数量同比增长28.6%。茶淀玫瑰香葡萄、小站稻、独流老醋3件地理标志入选全国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我市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累计注册量达到27件,地理标志产品累计批准量达到13件。认定正达蜂蜜、风筝魏、生化制药等14个津门老字号,75家企业的86个品牌入选“天津市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

高标准保护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2021年,全市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813件,审结12649件,同比分别增长52.0%和43.3%。检察机关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全年批准逮捕82件126人,提起公诉175件350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1件22人,有效打击了知识产权侵权犯罪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全年各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立案查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954件,调解各类专利纠纷案件118件。市市场监管委全年共查办知识产权类案件469件,罚没款合计1137万元。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专利行政保护试点,调解专利纠纷案件36起。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67名,涉案总金额逾3.6亿元。

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并正式运行,与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形成“津城”“滨城”双保护中心的格局。双保护中心2021年全年受理预审案件4239件,预审合格2438件,其中1738件已授权。

高效益运用加快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面布局。2021年,我市布局完成合成生物、信息安全、动力电池3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起步建设360科技等6家产业运营中心,累计完成专利转移转化233件,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获批国家级产业运营中心。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N”体系高效运行,年运营收入金额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147.2%。市知识产权局与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市产权交易中心共同搭建知识产权线上交易台,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挂牌运行。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取得创新突破。市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出台《天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着力开展面向园区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其中,北辰区大力推广“辰智贷”融资模式,累计为24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金额达到1.56亿元。滨海新区出台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和运营基金管理办法,设立5000万元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

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发展锻造产业创新优势

我市充分运用专利大数据、产业数据和科技数据,加快绘制重点产业链的“产业图谱”和“招商图谱”,助力产业链资源布局优化和精准招商。启动天津市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征集认定工作,认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等5家单位为我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打造集专利导航国家标准宣贯、项目实施与推广、公共决策咨询为一体的专利导航工作服务台。

截至2021年底,我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重点链条完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布局,飞腾信息、凯莱英、建科机械等38家链头企业成为高价值专利培育试点。2021年,我市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31.5%、24%、22.3%,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668亿元,同比增长27.5%。

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筑牢知识产权发展根基

截至目前,我市滨海新区和西青、东丽、北辰、津南、武清、河西等7个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走在全国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前列。东丽区华明街知识产权特色小镇正式挂牌,静海区大邱庄镇和西青区精武镇、大寺镇进入天津市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个知识产权特色小镇。我市强化市区联动共建,市知识产权局支持津南区、东丽区建设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东丽分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