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洛贯经济开发区英澜桑业公司的养蚕基地,只见整个蚕房一片雪白,一个个长方形的低矮木架上,成千上万只蚕茧正忙着吐丝,一条蚕宝宝吐的丝最长能有1200米。


【资料图】

英澜桑业公司的养蚕基地(央广网发 程新芝 摄)

距离蚕房100米外的厂房车间,银丝穿梭、机械声轰鸣,只见一群群“现代织女”各自忙碌着。有的在制作蚕丝被、有的在选茧、有的在开动机器缫丝,一台智能缫丝机同时有20个锭在工作,而一颗茧大概十余分钟便可抽完丝。

工作人员在智能缫丝机前操作(央广网发 程新芝 摄)

英澜桑业公司属于从江县引进的东西部协作企业贵州宏英实业有限公司,企业主要业务为桑树培育、种植、小蚕培育、大蚕养育等。

“每天,这里可生产5000张被子和100张蚕丝被。”贵州宏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游秀洪说,从蚕卵到一床蚕丝被,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历时40多天。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鲜出炉的蚕丝被蓬松轻柔,丝质细腻、均匀,有珍珠光泽,很少有筋条。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蚕丝被(央广网发 程新芝 摄)

在游秀洪看来,桑蚕浑身都是宝,除了能制作蚕丝被、高端面料等产品外,抽丝剥茧剩下的蚕蛹也不能浪费,会销往东北地区制作餐桌上的美食,蚕粪(蚕沙)则做成功能枕头。

“我们帮农户培育桑树和小蚕,并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保底40元每公斤的蚕茧收购。”游秀洪说,近年来,该企业通过创办示范基地来带动从江县种桑养蚕,目前在从江发展桑树7000余亩。连绵的大山里曾经的撂荒山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桑田”,参与种桑养蚕的农户近300户。

家住从江县贯洞镇腊阳村的杨颜彬是当地参与种桑养蚕的大户。杨颜彬告诉记者,于他来而言,蚕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大,既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还可以靠生产赚到钱。目前,杨颜彬带领当地村民承包了90亩桑树养蚕,每年收入约五万元至六万元。

在从江县西山镇坪寨村,杨东是第一批参与养蚕的农户。“养蚕也是个技术活,在养之前专门去政府组织的培训学习过,而且公司也进行过培训指导。”杨东说,未来准备扩大养殖规模,除了自家地种桑外还打算承包土地进行种桑养蚕。

记者了解到,贵州宏英实业有限公司进驻从江后,除了带动农户种桑养蚕“织出”乡村振兴致富路,还直接解决当地200余人的就业问题,间接带动2000多个农户就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