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护士急促的身影,急救床快速移动的画面,各种心电监护仪器发出的“滴滴”声……提到急诊科,这是最先浮现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景象,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急诊科医生们每天上演着“生死时速”,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战斗,尽最大能力挽救各个患者的生命。这样的工作日常,市中医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谢德东已经坚持近二十年。


(资料图)

谢德东正在为患者治疗。市中医院供图

人生从不设限

上午9时左右,记者在市中医院见到了谢德东,他正在病房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调整更科学的治疗方案。2001年大学毕业后,谢德东开始从事医疗工作,当时的谢德东是一名外科医生,在科室轮转期间,他轮转到了急诊科,并对急诊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急诊科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吃力不讨好”的科室,但他仍毅然决然地从外科医生转为了急诊科医生,一干就是将近二十年。

“急诊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更具有挑战性,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医护人员能得到快速的成长,也更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对于当时做的决定,谢德东从来没有后悔过。

为了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急诊科医生,多年来,谢德东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自学各种急诊知识,利用模型反复演练;不断去高等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了解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并把所学所思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我们常常笑言,急诊科医生是医疗行业的‘特种兵’,对医护人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面对复杂多样的病例,必须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绝对不能出现一点错误,耽误一分一秒都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谢德东说。

通过持续学习和锻炼,如今的谢德东在急性中毒、创伤、危重症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与时间赛跑

前几天的一个夜晚,正在休息的谢德东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急诊科收治了一名重症乌头碱中毒患者,患者已处于生命危险边缘。

接到电话后,谢德东迅速赶往急诊科。“患者在家中服用了家人为其炮制的秘方药酒,药酒中含有生川乌和生草乌,然而由于炮制不当、煎药时间不足等问题,导致患者乌头碱中毒。”谢德东说,患者到达医院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症状,心率最快200次/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段压低。随即,谢德东及重症医学科带头人易新立即给予急诊洗胃,把患者收入ICU监护治疗。

“疾病发作速度极快,治疗过程非常凶险,患者的心脏中间一度就要停止跳动。”当时患者家属的情绪非常焦虑,想把患者转移到其他医院进行救治,然而谢德东清楚地知道,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无法支撑他转到另外一个医院,于是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快速说服好家属让患者继续留下来治疗。最终经过积极抢救后,患者心律稳定,内环境紊乱得到纠正,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住院治疗5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已达出院标准。出院后患者还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感谢市中医院急诊医学科、ICU、肾内科全体医护人员。

“急诊科相对其他专科来说接触的人员更为复杂,除了面对患者外,还会接触到家属朋友及其他第三方人员,尤其是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谢德东说,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同时,还需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具有奉献精神,才能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出色地完成好各项抢救工作。

近年来,随着急诊学科的发展,它与其他优势科室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急诊科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建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促进青年医生快速成长。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受益。”提及急诊科未来的发展,谢德东充满了信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