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023年西安市“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主题示范活动暨周至县“寻味传承 端午记忆”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在周至水街举行。
(相关资料图)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据了解,活动旨在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现场群众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现场群众正聚精会神观看表演,并用手机拍照记录精彩瞬间(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活动在一曲激扬的《赛马》鼓乐中拉开帷幕,随后集体诵读《木兰辞》、川剧变脸、古琴诗词吟唱《山鬼》、舞蹈《读唐诗》、秦腔《秦腔大荟萃》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魅力。朗诵《屈原颂:生死交响》与周至非遗项目《集贤鼓乐》更是在阵阵掌声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孩子们制作沙画作品(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九峰镇中心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以“浓情端午 万粽飘香”“活力端午 龙舟竞渡”“缤纷端 香囊祈福”为主题,用水彩画、沙画、扎染等形式的手工制品,充满童趣地诠释着端午历史渊源及悠久民俗。
肖晴向记者介绍孩子们的瓦画作品(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一方面是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手工制品也能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端午节相关习俗。”九峰镇中心学校老师肖晴告诉记者。
非遗集市上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特色非遗集市更是热闹非凡,周至剪纸、灵芝盆景、竹编工艺、传统仿真花艺……群众兴致勃勃体验特色民俗,感受传统民俗魅力。
在端午传统手工技艺体验区,卷粽叶、填糯米、放蜜枣、系粽线……在手艺传承人的示范和帮助下,游客与学生们认真地学习各种包粽子的手法和技巧,一个个香甜可口或形状各异的粽子争相诞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包粽子欢度端午(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活动现场粽艾飘香,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浓郁的端午节庆氛围,“活动有趣又有益,边看节目边游玩特别开心。”“活动赢了不少奖品,感觉端午节的味儿越来越浓。”参与群众纷纷点赞。
周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三俊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节主题示范活动,以挖掘端午文化内涵、传承端午民俗为主线,通过知识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文化体验形式,带领群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周至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