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落户门槛再放低。
近日,江苏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放宽人才落户条件。7月以来,相邻的浙江省也先后出台两份文件,放宽落户政策。
而在此前,全国已有多地推出全面放开落户或放低落户门槛政策,不仅目标“聚人才”,而且剑指“增人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经济活跃的长三角,两地几乎“同步”相继放宽落户条件意味着什么?全国放开落户步调如何?落户放开后,各地应如何应对新增人口,打赢“抢人”之战?
江浙放开落户“神同步”
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长三角,落户的政策越放越宽。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解读《南京市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会上公布,南京将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南京市人才落户实施办法》经过修订调整,新增“35周岁(含)以下大专学历毕业生,正在南京市缴纳社保即可落户”。
除此之外,早在5月,南京就公开发文征求意见,提出在江北新区、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六区,只要持有居住证且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即可直接落户。
8月初,江苏省发改委公开发文征求意见,提出全省(南京、苏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与之相邻,7月以来,浙江省也先后出台两份文件,都提出了放开落户限制。7月初,浙江公布《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就杭州而言,也在放低落户门槛。4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同时在市区办理落户的门槛放到了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这是时隔多年后,杭州城区再次向大专生敞开怀抱。
到了7月底,浙江再次发文,提出杭州市城区要取消落户名额限制,精简积分项目。
我国两个临近的经济大省“同步”相继放宽落户条件意味着什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表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活跃的地区,同步放宽落户政策十分具有代表性。两省产业兴旺,尤其是制造业发达,对各类、各层次的人员需求都很旺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邹一南认为,长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又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龙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刺激经济。
同时,邹一南注意到,浙江、江苏两地的落户新政都提出跨区域居住年限和积分互认,比如,浙江明确提出,全省范围内流动人口的居住时间等户籍准入年限将累计互认,“这将有助于长三角区域内人口要素、劳动力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同时,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全国多地放开
从“聚人才”到“增人口”
放眼全国,从放开落户限制的省份来看,浙江、江苏并非首个。此前,全国已有多省陆续松绑。
记者梳理,早在2019年,内蒙古、海南、广西等地就纷纷提出全面放开落户。
今年6月1日,黑龙江省公安厅官网发布《黑龙江省公安机关户籍管理再推新举措》,提出“群众在经常居住地有落户需求,本人提供相关证明,凭申请即可落户”。
2020年以来,广东、山东、河南、湖北等地也提出除个别城市外全面放开落户,加上江西、吉林、云南、青海、宁夏等省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提出全面放开落户的省份已经达到至少18个。
就城市而言,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680多个城市中,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有21个。
过去,一般情况下,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条件较为严格。但目前除了南京、杭州等地正降低门槛,大连、济南、昆明、郑州等地都已进入几乎“零门槛”落户时代。同时,石家庄、南昌、银川、福州等省会城市也已实现“零门槛”落户。
地方的发展,需要足够多的人口来支撑。“我国人口数量在2022年度首次出现下降,地区之间吸引人才、人口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多地放低落户门槛‘抢人’有据可循。” 毛宇飞表示。
在邹一南看来,一些大城市相继放宽落户政策背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发展主要是靠人口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但现在人口规模下降,而且跨省转移的人口在减少,省内迁移等近距离转移的比例增加,曾作为人口流入地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担心人口规模不足。
还有城市正通过差异化落户等方式,降低落户门槛,打开“抢人”大门。
7月21日,广州市调整政策,对《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集意见,满足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大专学历、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等三个条件,可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等广州7个市辖区办理登记入户。而此前在广州,只有40岁以下的本科生才有直接落户的资格。
毛宇飞认为,人口的流入,从当下来看,短期内可以拉动消费,释放房地产等行业潜在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从长远看,能更好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尤其是可以鼓励一些新一线城市,也会疏解如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落户政策放开之后
配套政策也应逐步跟上
落户政策放开之后,对于普通人而言,有哪些影响?
毛宇飞认为,随着放开落户地方增加,尤其对于普通求职者而言,意义重大,“当人们看到各地都在释放全面放开或者降低门槛的落户信号,应该会更愿意去到经济发达、环境更好的地方,这意味着他们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方面,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在顶层设计上,早在202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在现实层面,毛宇飞认为,对于许多新一线城市而言,放开落户的趋势不会停止,而是会向更多地方继续蔓延。但对于北京、上海这样本身已经承载了超量人口的城市而言,全面放开的概率不会太大。对于前者而言,落户放开的趋势是它们增加人口、吸纳人才的好机会。
但是,推出落户全面放开或者降低门槛的政策只是第一步,要打赢“抢人”之战,需要考虑更多。
对于南京等高等教育发达的重点城市,邹一南提醒道,如果户口限制完全放开,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可能会面临短时间内的压力,“比如,为了高考资格而集中落户。”他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和户口所挂钩的一系列配套公共服务能否跟上,这涉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各部门,需要统筹固化科学的安排,具体到增设中小学基础教育、落实跨地区医疗报销的制度等等。
邹一南认为,放开落户限制的同时可以考虑加上负面清单制,即落户实现愿落尽落,但把高考资格等含金量特别高的福利作为负面清单列出来,可以让这几项需要满足长期连续居住或其他条件后才能获得。
毛宇飞表示,各地需要从长远着手,尤其是制定好放开后的配套政策,“比如,完善医疗、教育、交通等配套资源,考虑如何让新进劳动者和产业发展相适配。” 毛宇飞说,这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事,而是应该全面考虑、逐步跟进,“这样才能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下,对当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邹一南看来,未来,户口的作用会不断淡化,“越来越多的福利和公共服务从户口上剥离下来,而以居住证为载体,作为公共服务配置的原则,这是一个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