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投资需求进一步萎缩,各地政府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地方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的园区载体,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挤压。

为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超一线城市纷纷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招商,各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大打价格战、资源战、政策战,在“毫无底线”的恶性竞争下,园区市场进一步陷入困境。


【资料图】

在产业运营成为主旋律的当下,想要在产业发展中拔得头筹,除了拼资源、拼政策、拼价格,修炼内功更为重要。无论是超一线大城市,还是18线小县城,都必须找出一条新发展路径。

Part.01

产业运营服务

为产业招商赋能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产业招商举步维艰,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为了更好激发园区的内生动力,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入了积极营造良好营商氛围的行列,各园区也开始专注精细化服务能力的打磨。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都需要专业产业运营服务能力的加持。

产业运营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是产业选择落地区域、企业选择入驻载体的重要衡量标准。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方使出浑身解数,希望通过专业的产业运营服务实现对外招引,对内孵化培育。

具体如何通过产业运营提升竞争力,赋能产业招商和企业孵化培育,深入绑定园区日常运作,可以从三个维度细细揣摩。

1、相互协作,地方政府+国企紧密链接

在产业地产领域,政府与园区一直是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当下,单打独斗难以抵抗外界冲击,园区想要更好发展,势必需要政府的庇佑与支持。

其中,政府凭借着强大的国资背景,主要负责整体的顶层规划、政策制定与企业服务,并且在产业资源整合与关键人才撬动方面持续发力;而园区则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重任,主要负责内部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孵化。

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不仅能够帮助园区实现更好发展,同时还能发挥1+1>2的功效。

2、牢固根基,与当地产业基础携手共进

产业基础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开拓新版图,首先就是要对当地产业基础有深入了解,这也是后续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必要前提。

不管多优质的企业,多有潜力的项目,一旦与当地产业基础相违背,到头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转型升级,以招商+培育模式发展

众所周知,引入企业并非易事,想要留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

想要突出重围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势必要求园区对原有的纯招商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把更多精力放在内部孵化培育上。

以此来应对企业载体面积扩充,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等需求,在提升园区整体价值的同时,提高园区与企业之间的粘性,避免因为政策、补贴等因素出现企业流失的情况。

所以,产业运营并非一个概念,又或是一个框架,而是需要从不同维度逐步填充。

园区在与政府紧密合作的同时,还需要基于当地的产业基础,不断转换发展思路,这样才能铸就一个更加牢固的产业根基,谋求一条高质量产业发展之路。

Part.02

“基地+基金”模式

标杆企业新范式

园区同质化问题严重,产业发展持续乏力已是行业共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入驻企业,都对园区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产业运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近年来,张江集团的产业运营服务体系成果耀眼,特别是在产业投资方面,不仅实现了名气财气双丰收,还收获了超高的行业认可度。

从阡陌农田,到举世瞩目的科技创新产业高地,一直紧密围绕产业做文章的张江集团,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产业投资创新之道。

在“直投+基金”模式的深度布局下,截至2022年底,张江集团累计产业投资81亿元,直投项目52个,参加投资的子基金24个,目前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产业投资格局,并且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投资思路。

除此之外,在产业投资方面起步较晚的吴中高科创投,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在“产融结合”发展思路的影响下,2006年成立的吴中高科创投,朝着高科技风险投资、产业园开发运营两大领域不断探索,以高品质园区载体为抓手,以产业投资为引擎,形成了“基地+基金”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基地”模式下,依托“一轴三极多点”的战略布局,吴中高科·第一工园以苏州为出发点,向全国生长,已在苏州、南京、武汉等12座重点城市落子,并形成了超20个园区产业格局,累计开发建设运营面积近300万平方米。

其中,不仅融合了“孵化+研发+办公+生产+服务”的多种产品形态,还重点打造了“总部基地、智造园区、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综合体和物流园区”五大产品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对于载体的需求。

在“基金”模式下,吴中高科创投与区域政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设立天使基金、直投基金、专项基金等投资基金,在投资具有高成长性、较大发展空间、管理团队优秀早中期项目的同时,建立一套全价值链、多层次的产业投资体系,为投资企业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投后服务方案,打造精细化的增值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和资本支撑。

2021年,在第一工园园区载体的支撑下,吴中高科创投朝着企业投融资方向大步迈进,携手国内医疗器械投资头部机构元生创投,完成了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领先的生物3D打印技术企业—苏州诺普再生医学有限公司的A轮投资。

此次投融资,不仅推进了生物3D打印组织修复产品的临床注册进度,还增强了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研发管线。

此后不久,吴中高科创投在企业投融资上继续发力,联合太浩创投成立了第一工园·太仓星药港专项配套基金—苏州星药太浩创业投资基金,这是首个项目专项服务基金,也是首个生物医药专项服务基金。

该基金标志着吴中高科创投在企业投融资服务上,正式步入了“专项化、专业化、专门化”的新起点。

截至2022年底,吴中高科创投已在境内外投资多个创新型项目,并以专业的投资和深度的服务,助推了圣苏新药、诺普再生医学、弘星相和、长三角生物、Stent Tek、Calcivis、PhotoniCare、SurgaColl、蓝健康复等众多明星企业快速成长。

在“基地+基金”模式加持下,第一工园·太仓星药港中的苏州思萃免疫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梁姚(苏州)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弘星相和(太仓)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还成功入选了2022年太仓科技领军人才计划。

经过多年的探索,吴中高科创投在企业投融资方面已硕果累累,但如今的成就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而是早在2021年,甚至更早就埋下的种子。

2008年,也就是吴中高科创投成立两年之后,就已顺利完成了在苏州市发改委的创投企业备案工作,目前已成为吴中区内完成备案的最大民营创投企业,与旗下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品牌“第一工园”,共同助力区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下,苏州星药太浩创业投资基金只是起点。

除了生物医药领域,吴中高科创投将围绕“3+X”先进产业体系,继续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现代物流等未来科技产业,践行“基地+基金”的双轮驱动模式。

未来,将继续与各头部基金合作,以更多样化的投融资服务形式,更多元化的产品载体形态,为入驻企业提供“载体资源+产业资源+服务资源+金融资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一个与企业共生发展的伙伴共赢生态。

Part.03

结语

未来,一定是产业运营为王的时代。

无论是先行者张江集团,又或是后来者吴中高科创投,他们在“基地+基金”的探索上都已经初见成效,并且是一条值得参考和借鉴的路径。

通过“基地+基金”的发展模式,以资金为支撑,以园区为后盾,充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在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在当地生根发芽,实现快速成长,发挥1+1>2的联动效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