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整整20年前的2003年,法国人傅里(Guillaume Faury)第一次来到中国。在疫情之前,他频繁来访,频繁到不记得具体次数。如今历经3年多重返,他分外开心。

作为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更让傅里开心的是,近年空客在中国发展势头很猛,占据民用飞机市场54%的市场份额,超过入华更早的老对手波音。不仅如此,中国市场的突出表现带动下,空客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商。


(相关资料图)

历经疫情重创航空业、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2023年的春天重返北京,傅里希望表达对航空业复苏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4月6日,空客和中国航空业达成三大协议:批量采购160架空客飞机、天津工厂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提升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及使用等。对此,空客称为“与中国航空业合作伙伴关系掀开新篇章”。

“刚刚我们宣布在华的投资,助力航空业的发展,体现出我们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大力投资中国,并会继续投资。”傅里对出行一客表示,中国市场占全球的20%,对于空客来说十分重要。

“脱钩”如今是跨国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傅里向出行一客坦言,现在面临非常复杂多变的环境,包含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在物流方面的挑战。航空业是国际化的行业,空客也是国际化的公司,所以需要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在全球范围建设供应链,也依赖于全球范围内的业务。

中国航空市场潜力无限,是空客的信心所在。

“中国人均飞机出行次数是每年0.5次,就是说,每两个中国人里,一年只有一次坐飞机出行的机会,美国是人均2.5次。预计到2041年,中国的人均飞行次数会达到每年1.5次。”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对出行一客表示。

买飞机、扩产线

4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抵达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大批企业高管、艺术家随行。

作为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比访华团的大多数成员来得稍早几天,与相关部门密集会面。仅在4月4日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先后会见了傅里,就空客在华业务发展深入交换意见。

“空客对华合作是中法、中欧务实合作的典范。”郑栅洁评价称,愿意助力空客继续在华深耕,共同促进航空业数字化、低碳化发展。双方要着眼长远,共同营造好、维护好合作环境和氛围,希望空客继续为此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空客在中国持续扩大投资,在天津和苏州两地增资扩产。

“天津已经生产了600架单通道飞机,现在在中国一共有2000多架,这就意味着在所有的在中国飞行的空客飞机当中,有30%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傅里告诉出行一客。

作为空客在欧洲以外的首条总装线,天津总装线自2008年投入运营。2022年8月,天津工厂适配升级,具备了空客A321飞机的生产和交付能力,这也是自2008年投运以来首次进行的大型升级改造。目前已经具备月产6架次A320系列飞机的生产能力,并已完成总装超过600架飞机。

4月6日,空客宣布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为空客全球到2026年实现月产75架A320系列飞机的总目标贡献力量。

2022年6月,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签约落户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围绕氢能源基础设施进行研发;7月,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成都开工建设,投运后将实现飞机和零部件的可持续再利用。

在斩获中国订单方面,空客也连连取得重大突破。

4月6日,空客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160架空客民用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包括150架A320系列飞机和10架A350-900宽体飞机。

要知道,2022年7月,国有三大航(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刚刚联合向空客公司买下了292架A320NEO飞机,总价372.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97.52亿元),这是三大航史上最大的飞机订单。

另一大标志性订单发生在2022年9月,厦门航空在运营全波音机队长达40年之久之后,转投空客,斥资48.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8.38亿元),订购了40架A320neo系列飞机。

用空客中国的话来说,2022年在中国“取得了累累硕果”。截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在役的空客民机总数达到2123架,占据54%的市场份额,在单通道和宽体客机两大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

傅里对出行一客表示,中国市场占全球的20%,对于空客来说十分重要。空客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道,在研发、生产、总装以及飞机全生命周期的支援和服务等方面,展开了非常重要的合作。

空客预测,未来20年间,中国的航空市场将以年均约5.3%的速度保持增长,增长率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现在到2041年,中国的客机及货机需求数量预计将达到8420架,超过全球需求总量(约39500架)的20%以上。

供应链短缺和可持续发展是难题

得益于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空客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

过去一年,空客共交付661架客机,获得1078架新增订单;同期波音交付了480架,新增774架订单。2022年,波音向中国交付8架飞机,空客交付100多架。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其实是中国所展现出的能量和速度、中国对于发展的乐观态度以及快速发展的能力。在疫情之前,中国航空业的发展速度,是要比世界大部分地区快很多的。”傅里对出行一客表示。

尽管空客近年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很猛,也同样面临挑战。

供应链短缺是第一大难题。2022年空客共交付661架商用飞机,低于700架的预期——要知道,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未达交付目标较为少见。

飞机制造的产业链漫长,每制造一架飞机,都需要遍及全球的数千供应商来提供零部件,由于专业门槛高,供应商的不可替代性强。

而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包括能源成本上升、原材料短缺、通货膨胀、劳动力短缺等,冲击了脆弱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

进入2023年,供应链短缺问题还将持续。傅里对出行一客表示,供应链公司需要重新招聘人才,重新采购原材料,供应链恢复时间赶不上需求的恢复,面临很多瓶颈。不同供应商面临的困难是不同的,空客的难点是如何深入供应链每个环节,了解难点。快速安全的恢复,让供应商按时交付产品。

航空一向是碳排放大户,远超各类交通方式排名第一,因此,可持续发展也是航空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在4月6日签订的三大协议中,最后一项正是关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SAF俗称“地沟油”,由动物、植物等生物材料生产而成,也可以从农林业垃圾、工业废气等非生物材料中提取。SAF的碳排放比一般航空煤油低80%,但由于应用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普及推广。

空客与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探索SAF燃料来源的多样化发展,提高产量,优化供应链,力争到2030年将SAF燃料的使用量占比提高到10%。

一位民航业内人士告诉出行一客,航空业对高燃料密度,低温环境耐受及使用安全性上有更为苛刻的要求,燃油模式在短时期内很难被电力等其它能源形式取代,是目前航空业减排的唯一可行方案,但业界需要想办法获取更广泛的原料来生产SAF。

供应链短缺和可持续发展,是困扰全球航空业的两大难关,来到中国,傅里必不可少还会被问到国产大飞机C919的问题。

历经十多年研发,国产大飞机C919在2022年成功通过适航认证,并被交付给中国东航,开启商业运营的第一步。尽管短期还无法撼动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地位,但从中长期来看,将冲击竞争格局。

“我没坐过C919,无法评价产品。商飞是新加入的竞争者,带来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对新加入的竞争者我们很尊重。”傅里对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