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内卷”严重的饮料市场,有企业正积极“出海”。

继去年在韩国、日本开出首店后,新式茶饮超级独角兽蜜雪冰城近日在澳大利亚又开出新店,算上此前布局的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蜜雪冰城海外总门店超1000家。


【资料图】

作为国内颇受行业瞩目的茶饮龙头,蜜雪冰城从2016年开始便紧锣密鼓向海外扩张。有分析称,“国内新式茶饮竞争激烈,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都在寻找新洼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蜜雪冰城与“城市辐射郊区”的喜茶、奈雪的茶(下称奈雪)有所不同,但这三家茶饮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品宣、融资、估值、IPO等方面较劲。

2021年,奈雪打响港股IPO第一枪。几年下来,它们却遭遇了狂轰乱炸,股价一度跌掉70%。奈雪港股低迷,喜茶日子也不好过,陆续传出闭店的消息,唯有蜜雪冰城一路“逆袭”,不仅高调“出海”从亚洲干到澳洲,还在IPO前拿到648亿元“天价”估值。

斗了这么多年的新式茶饮,终于要诞生“第一”了?

从某种角度看,蜜雪冰城是个“异类”。

国内“内卷”严重的新式茶饮赛道,走低端路线的蜜雪冰城能得到资本器重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新式茶饮能火爆起来,靠的是新消费风口袭来。

新式茶饮之前,市场上就存在着不少迎合年轻人的茶饮企业,比如鲜果时间、酷乐鲜柠、CoCo都可,这三家企业过去也被看作是“老牌茶饮三巨头”。

但你说,鲜果时间、酷乐鲜柠、CoCo都可与“新式茶饮三巨头”喜茶、奈雪、蜜雪冰城差在哪里?它们在相似位置开门店,卖着口感丰富的茶饮,出着五花八门的新品。

可“老牌茶饮三巨头”永远拿不到与“新式茶饮三巨头”相似的估值与关注度。

其中最知名的是,走加盟连锁路线的鲜果时间。它们2007年成立,网上基本找不到有关信息。2018年,《i黑马》报道了一次鲜果时间,成立11年只开了330家门店。

企查查APP上,鲜果时间没有拿到过任何一笔融资,全靠创始人宋文博孤军奋战。

去年,低调的宋文博也知道“讲故事”的重要性了,他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将围绕时尚、潮流、有态度的全新品牌定位,通过产品、服务等方面,重新让消费者认识鲜果时间。 ”

至于酷乐鲜柠,网上更是查不到一点消息,它们唯一露脸是来自宋文博的回忆。

那么老牌茶饮企业究竟差哪了?差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与蹭风口的水平”。

这两点直接关系到了资本热情。这些年,资本簇拥下,市场出现了很多风口,开发消费者,崛起一批独角兽,促成了新赛道,赛道里又形成新生态,继续吸引资本。

喜茶、奈雪、蜜雪冰城,均是风口下的受益者。企查查APP显示,喜茶至今斩获5轮融资,入局者高瓴、腾讯投资、淡马锡、红杉中国、IDG资本,皆豪门。

奈雪IPO前拿到5轮融资,明星投资机构阵容不遑多让。2016年正式成立的喜茶,到2022年门店总量为800多家,比着鲜果时间成长周期缩减一半,门店多出了两倍。

当然,这是资本的威力。而鲜果时间等不受资本青睐,无非是没给出“想象空间”。

奈雪本该是最有“想象空间”的企业。它们第一个IPO,走在了同行前面,可它们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真实”。离开“金主爸爸”支持,奈雪本很快露出“底色”。

奈雪财报显示,公司已连续4年亏损,深陷泥潭不能自拔。2018-2021年间,亏损金额分别为0.66亿元、0.39亿元、2.02亿元、45.25亿元。股价更是惨目忍睹,一度跌掉70%。

由此,揭开新式茶饮走下坡路的序章。

新式茶饮到底有没有走下坡路?

最为直观的是,奈雪“老对手”喜茶境况。

长久以来,外界都习惯把奈雪与喜茶放在一起比较,二者在品牌战略,营销手段、用户画像、产品定位、融资能力、扩张节奏等方面高度相似。奈雪创始人彭心与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均是半路出家,对奶茶行业一知半解,对风口、消费者心态拿捏有度。

2016年,新式茶饮爆发,喜茶、奈雪利刃出鞘,迅速进入品牌运营化阶段,抢夺市场份额。两年后,双方战火白热化,彭心在朋友圈发文喊话聂云宸,“这位自比乔布斯的朋友,抄完奈雪的芝士草莓,又抄霸气蜜桃,抄完霸气黑提,抄软欧包,我都替你没意思了......”

聂云宸没示弱,回怼彭心幼稚,不懂抄袭和创新的区别,“如果你比别人晚做但你做的比他更好,这叫自信。”总之,双方你争我夺,“到底是抄袭还是创新?”新式茶饮赛道本来就不好界定,不存在所谓技术壁垒,强与弱完全看融资进度、估值程度、IPO速度。

前文提到喜茶与奈雪是5轮融资,旗鼓相当。估值双方比较“神秘”。2020年,坊间传闻喜茶估值达到1500亿元,随着奈雪率先IPO,喜茶估值很快降到600亿元。一个卖饮料的估值如此疯癫,比“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硬科技都牛,有没有“泡沫”一目了然。

当奈雪遭遇资本市场滑铁卢,股民用脚投票,没有IPO的喜茶日子更为难熬。

市场上出现过一种论调,“蒙谁呢?奈雪百亿港元市值,喜茶能值600亿元?”

喜茶要想打破市场论调,最佳手段是尽快IPO,封住同行及对手的嘴巴。聂云宸只字不提IPO,他心中有个更大的故事。“不要盯着一个对手,要学会多元化迈进。”他曾在某活动上表示,“中国茶饮没有一个真正的品牌”。媒体解读为此人要“全面统治中国茶饮”。

于是乎喜茶在自身走高端路线基础上,推出了面向“大众消费”的喜小茶。

远离城市核心地段的蜜雪冰城,即将遭遇“跨界”对手。

原本喜茶、奈雪的世界里,没有蜜雪冰城。

“内卷”之下的新式茶饮边际愈发模糊。喜小茶刚诞生时,确实吸引了高注度,它们以更低的价格喝到物有所值的饮料,来弥补喜茶品牌覆盖力的不足。

聂云宸的想法挺好,根据喜小茶周年报告显示,它们用一年时间分别在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惠州开了22家门店,月均能卖出1万多杯饮料。

然而,奈雪巨亏,在资本市场大溃败影响了行业对新式茶饮的预期,加之疫情肆虐,线下消费受到冲击,初出茅庐的喜小茶很快一蹶不振,陆续关闭了全部门店。

2021年之后,喜茶处境很尴尬,再没有获得一笔融资。市场传出过几次它们要IPO的消息,都被官方辟谣。不IPO,不融资,600亿元估值的喜茶显然自身难保。

新式茶饮两大巨头相继落寞,蜜雪冰城顺势成了焦点。

但它们是个顶着老牌茶饮光环,扣着新式茶饮帽子的“异类”。与鲜果时间、酷乐鲜柠、CoCo都可不同的是,蜜雪冰城2021年拿到了高瓴、美团龙珠等投资机构的20亿元融资,估值200亿元。钱刚到手,蜜雪冰城即启动 A 股IPO计划,预计年内完成上市流程。

不得不说,蜜雪冰城的招股书确实完爆了能看到真实业绩的“IPO标杆”奈雪。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25.7亿元、46.80亿元、103.51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亿元、8.96亿元、18.45亿元。

凭借傲视群雄的战绩,蜜雪冰城一骑绝尘,IPO前估值翻了3倍达到648亿元。

为了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蜜雪冰城发力“出海”。进入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近日又在澳大利亚开出新店,海外门店数量超1000家,总门店超2.3万家。

单从门店数量、盈利、估值看,蜜雪冰城似乎是新式茶饮“当之无愧”的老大。

企业一旦成为老大,就会被市场盯死,蜜雪冰城风光背后也有隐忧。

最关键的是,它们迟迟没有上市。此前,蜜雪冰城计划在2021年内完成上市流程,到了2022年蜜雪冰城没有上市,新式茶饮市场受消费景气指数承压拖累,几近萧条。

同样是在2022年,与蜜雪冰城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被提及,诱发信任危机。蜜雪冰城多家门店受到行政处罚。它们还因“饮品中发现虫状异物”一度冲上热搜。

648亿元估值是否合理成了创投圈人士习惯讨论的议题。实际上,蜜雪冰城业绩亮眼主要与加盟连锁模式有关,可以降低经营性成本,这是喜茶、奈雪自营模式无法比拟的。

同理,蜜雪冰城想要继续提升业绩,拿到资本船票,就要持续开新店。2020年,蜜雪冰城门店总量1.3万家左右,2021年,门店总量超2万家,2022年10月底超2.3万家。

上面数据反映了,蜜雪冰城门店增速最快时段,正是它们预计完成上市流程的年份。

虽然,没有媒体采访过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彼时的心态,但他显然想在上市前搞一波业绩突击,让财报好看,也让给他送来20亿元融资的投资机构,物有所值。

2022年比上2021年,蜜雪冰城新开门店增速明显放缓。进入2023年,市场又传出了不利消息,“2022年9月在深交所主板提交招股书的蜜雪冰城已撤下材料。”

对于该消息,蜜雪冰城没有正面回答。一些媒体是这么报道的,“接近蜜雪冰城相关人士回应,公司的上市工作正常推进中,暂时没有接到任何相关通知。”

“无风不起浪”消息传出的原因与监管有关。“监管部门将对核准制下的主板申报设定行业限制,受限行业包括食品、餐饮连锁、白酒等。”蜜雪冰城恰巧属于餐饮连锁。

“如果蜜雪冰城无法在A股顺利上市,估值将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可能无人接盘。

《观研》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2021年,国内茶饮行业投资数量一直呈现上升态势,2021年最为火爆,一个月发生13起投资事件,披露金额超40亿元。

到了2022年,变化翻天覆地,茶饮行业相关投资一落千丈,全年仅有40多起投资事件。说明一级市场的VC/PE对茶饮投资失去兴趣,这间接影响了二级市场公募基金与股民的心态。

一位投行副总裁表示,“蜜雪冰城这类本质偏传统的企业想要拿到VC/PE的钱,往往需要签订对赌协议,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对赌(业绩、IPO),将会损失股权,甚至易主。”

当风口渐渐落下帷幕,不管是蜜雪冰城还是喜茶,留给它们IPO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