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黑石集团宣布,其完成全球二级市场策略基金 Blackstone Strategic Partners IX(“SP IX”)和由GP主导的接续型基金Strategic Partners GP Solutions(“SP GPS”)的关账。其中 SP IX 的募资总额为222亿美元,SP GPS的募资总额为27亿美元。

而220亿美元的 SP IX 基金也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募集规模最大的S基金。黑石一扫去年的阴霾,开年已连续放出两大重磅消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迹象表明市场回暖

在经历去年一年动荡的市场环境之后,今年开年以来,市场已多次传出振奋消息,除了此次获得250亿元募资以外,1月3日,黑石官宣获得加州大学40亿美金承诺出资,一度引发行业热议。

去年以来,在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受到其他资产类型影响,外资巨头收益出现下降,退出规模也急剧下降,市场对接下来的募资形势表示担忧。

不过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海外GP们也开始主动寻求变局,采用越来越多样化的策略来应对潜在的危机。

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的优化解除,中国市场则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临近春节,依然有多只母基金完成注册或备案,同时还有多只基金在近期宣布完成募资或首关。

近日,阳光融汇资本宣布完成厦门弘上二期基金全部关闭,总规模20亿元人民币;原子创投也于近期宣布完成第五期人民币基金“原子智慧交通产业基金”的首轮募集关闭。

1月12日,孝感创新产业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孝感产业基金”)完成备案;1月17日,大理首支产业引导母基金完成备案。此外,近日,广西玉林设立一支规模2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江西总规模300亿元的2只母基金分别于元旦前后完成注册。

LP出资层面,1月9日,长春市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长春振兴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拟参股设立子基金的公示,规模300亿的长春母基金拟出资两支子基金;1月17日,苏州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公布2023年度第一批拟参股子基金。

不仅仅是各地引导基金持续活跃,去年年底,国内机构LP也一扫Q4前两个月的阴霾,出资活跃度明显提升。

据FOFWEEKLY股权投资行业月度观察报告指出,去年12月份,国内市场热度开始反弹,机构LP出资频次较上月上涨41%,产业型LP出资最多,占比达39%;其次是财务型,出资次数占比为31%,较上月有明显反弹。投资热度也保持活跃趋势,投资数量小幅增长,整体与平均交易规模均明显提升,退出数量大规模增加。

国内市场信心正在恢复

受去年多方复杂因素叠加影响,一级市场面临空前的挑战,行业活跃度下滑,LP出资更为谨慎,抱团趋势明显,市场一度跌至最低点,行业出清也进一步加速。

1月3日,中基协发布“2022 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提出多条优化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机制。据中基协数据统计,2022年注销私募管理人2217 家,其中,主动注销管理人数量为去年同期的 2.2 倍,“出大于进”的结构调整趋势进一步巩固。

母基金周刊通过进一步分析,注销的管理人类型中有1400多家属于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类,占比超60%,其中主动注销的有900多家,占注销总数近66%。此外,只有不到70家管理人成立时间是2018年以后。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注销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类管理人仅有不到800家,且主动注销的管理人比例为45%。2022年注销的管理人数量整体比前一年高出近1倍。此外,出现经营异常的基金数据也引发行业关注。

而越来越多管理人注销背后,不仅是监管下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趋势,同时也体现出供给端下滑带来的行业压力,正在加速出清步伐。

但经历过2022年之后,不少GP和LP对2023年充满期待,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日前,高盛发文表示:消费将成为拉动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动力。据介绍,高盛研究部宏观经济团队在国内防控措施优化及参考12月中公布的11月中国经济数据后,将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5.2%。

此外,随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各地QFLP试点政策也愈发宽松,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巨头将目光锁定在中国私募股权市场。2022年,包括江苏、海南、上海等多地QFLP基金大爆发,成为外资巨头寻找财务增长点的重要方式。包括科勒资本、KKR等外资加快了在中国落地私募股权基金的步伐。

依靠庞大的经济体系与市场潜力,一众海外机构加速涌入中国的步伐,也意味着创新中心东移的趋势愈发明显,中国市场依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