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2。


【资料图】

历经封城、停产的长春,全年经济终究还是未能回正,与沈阳竞夺“第二城”的PK,也渐渐落了下风。

刚退出千万人口城市的哈尔滨,经济仍未现明显回暖迹象,全年2.5%的增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迎接2023。

“保6争7”的大连,设定了东北四大城市中的最高经济增长目标。

人口近年来逆势增长的沈阳和长春,目标在全国“抢人大战”中,吸引15万和1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辞旧迎新,目标已定,东北F4开始答卷。

-01-

长春经济负增长

这几年,“东北经济一哥”的宝座,始终被大连牢牢掌控;而哈尔滨也一直未能实现末位突围,始终是忝陪末座的“小弟”。

可以说,东北F4排位之争的最大变数,来自“第二城”的争夺。

2020年6月,原由四平市代管的公主岭市划归长春。而随行政版图一同并入长春囊中的,还有公主岭超300亿元的经济体量,以及80余万人的人口规模。

凭此大礼包,2020年,长春经济总量与人口规模得以双双超过沈阳,一举坐上了“东北第二城”的位置。

彼时,长春的崛起叙事迎来高潮。

“东北经济中心正在向长春转移”、“争国中势在必得”……当地媒体也评论称“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后,长春将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第三的特大城市,量级大大提升,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但长春的崛起叙事是如此短暂,甚至没能延续到2021年。

2021年,沈阳就以7250亿元的经济体量反超长春,重夺“东北第二城”的位置。

2022年,长春的崛起叙事更是彻底熄了火。

受本土疫情影响,2022前三季度,长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5亿元,同比下降3.8%,经济总量落后沈阳约600亿元。

目前,各地2022全年经济数据尚未详细公布,但随着地方两会的召开,新一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着有关当地经济发展的蛛丝马迹。

2023年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虽按下经济增速不表,仅透露“预计2022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00亿元左右”。

但据长春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长春市经济总量就已超过7100亿元,这便意味着,2022年全年长春经济始终未能回正,仍为负增长。

而同期,大连、沈阳、哈尔滨三城的政府工作报告虽未亮明总量数值,但均透露了2022年的经济增速。

2022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5%左右;沈阳的增速预计在4%左右;哈尔滨则预计比上年增长2.5%以上。

如此,截至2022年末,东北四大城市的经济格局大抵明了:

经济总量本就领先的大连,再次凭借最高的经济增速,稳坐“东北经济一哥”的位置。

此前缠斗“东北第二城”的沈阳与长春,2022年经济增长一正一负,沈阳的领先优势也必将随之扩大。

而哈尔滨不到3%的低速增长,还不足以对四城排位产生实质性影响,哈尔滨经济体量仍将处于末位。

-02-

哈尔滨消费信心不足

过去三年,经济扰动因素难测。

然而随着防疫政策转向,在回归正常生活的2023年,东北四大城市又都各自设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在地区生产总值的目标设定上,大连更为进取,哈尔滨则保持稳健。

大连表示2023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实现7%的更好结果”。而这“争7”的表述,已是东北四大城市的最高增长预期。

长春则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设定在“6.5%左右”,略高于沈阳“6%以上”的目标增速。

但考虑到2022年沈阳经济总量的领先优势至少已超400亿元,因而这0.5%目标增速差距,实在难以帮助长春在2023年撼动沈阳“东北第二城”的位置。

此外,哈尔滨虽和沈阳同样围绕“6%”设定目标增速,但“左右”和“以上”的表述之差,则体现了哈尔滨基于现实考量,所做出的平稳、务实选择。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二,象征投资与消费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便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投资方面,长春似乎信心不足。

当大连和沈阳纷纷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设定在“10%以上”,哈尔滨也力求增长“8%以上”时,长春只设定了“5%左右”的目标增速。

而哈尔滨则在拉动消费方面,动力不强。

当沈阳、长春均围绕8%设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增速,大连更是设定了10%的增速目标时,哈尔滨有关消费的增长预期则只有“6%左右”。

此外,虑及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东北四大城市均对工业经济发展持有期待,其中,大连的期待值最高。大连目标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5%”,分别比同期的沈阳、哈尔滨目标增速高出0.5个1个百分点。

在人口规模方面,随着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千万,东北便已没有了千万人口城市。而当哈尔滨难以扭转人口规模下跌走势,近年来人口增量在东北地区数一数二的长春和沈阳便被寄予厚望。

新的一年,沈阳和长春分别就吸引高校毕业生设定了具体目标。其中,沈阳计划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目标“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5万人”;长春的预期则稍低一些,目标2023年“留长大学生10万人以上。”

-03-

沈阳长春忙招商

目标既已设定,接下来需着重考量的便是“实现路径”。

而东北四大城市无一例外地将“扩内需”视为头等大事,进一步分解即是“投资”与“消费”两大路径。

2023年,沈阳目标开复工重点项目突破2500个,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占比提升到25%以上。积极推动桃仙机场二跑道及枢纽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0%以上。

此外,新的一年,沈阳提出瞄准欧洲、日韩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重点企业,千方百计争项目、拼项目、抢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突破2000个和1000个。

新年伊始,沈阳沈河区就与10家央企签约,总签约金额达到93亿元;沈阳浑南区招商队也于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赶赴北京,今年浑南区目标奔赴100个以上重点城市,洽谈1000家以上重点目标企业,全速铺开海内外招商布局。

计划2023年实施120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长春,也紧锣密鼓地启动招商引资活动。

1月5日,长春市2023年第一场招商引资活动聚焦汽车产业,现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442亿元。

而在消费方面,沈阳提出新的一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造提升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区,加快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品牌首店不少于100个。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大连的消费愿景则更为远大。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大连的建设目标。大连提出,着力打造东北地区消费聚集区、日韩等国家商品在国内消费打卡地;推动汽车、家电下乡,引导支持刚需和改善型、人才公寓住房消费……

目标划定,路径明确,东北F4的新年表现值得期待,毕竟东北地区仍在等待着一座万亿GDP城市的诞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