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 雷妍)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的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8亿,占总人口的1.8%。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如何给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做出科学评估?如何依据老年人状态给予适合的养老、医疗等服务?
提升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老年人能力评估是基础性工作。日前,《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发布实施。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指出,该国家标准的推出,将为科学划分老年人能力等级,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等提供基本依据。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老年人能力评估,是由专业人员依据相关标准,对老年人个体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进行的分析评价工作。通俗来说,老年人能力评估类似体检,主要内容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状况,包括老年人穿衣、吃饭、洗澡等自理能力,行走、上下楼等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能力等。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我们可以判断一个老年人生活能否自理、需不需要人照顾,以及需要哪些方面的照顾等情况。
对老年人来说,有助于他们了解自身的能力状况,及时采取一些预防衰老的措施,改善身体机能,更加合理地安排晚年生活;家人也可给予老年人更有针对性的照顾,便于选择适宜的专业服务或申请相关保障政策,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养老服务机构来说,可根据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了解每个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在征得老年人同意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方案,提高养老服务的适配性和效率,有效防范服务风险。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能够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提高政策措施的精准度。有助于根据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数量、比例、需求及趋势变化,提前做好养老服务发展的规划布局,将有限的社会资源作用发挥到最大效应;有助于政策找人、精准施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以享受政策;有助于了解相关服务情况,加强对下级民政部门工作情况、养老服务机构规范服务情况进行针对性监督指导。
国焕新介绍,标准中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4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进食、穿脱衣物、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记忆、理解能力、视力、听力、社会交往能力等26个方面。条目加和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能力水平越好。标准将老年人能力分为能力完好、能力轻度受损(轻度失能)、能力中度受损(中度失能)、能力重度受损(重度失能)、能力完全丧失(完全失能)5个等级。
该标准是在总结2013年版民政行业标准前期实践经验,广泛借鉴相关领域基础上,适应养老服务行业发展需要编制而成的。标准主要内容共分6个部分,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与评分”“组织实施”“评估结果”以及《老年人能力评估基本信息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和《老年人能力评估报告》3个规范性附录。
近年来,我国养老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新的养老环境和形势下,推出《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将为全国养老服务等相关行业提供更加科学、统一、权威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推动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