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两米多高的通体大红“双顶轿”,四面辅以精雕细琢的“八龙八凤”图案,轿顶的四角摇曳着火红的灯笼,在一匹枣红色骏马的牵引下,熠熠生辉、格外壮观。“摒弃豪车、名车排成排的奢靡旧俗,还迎亲嫁娶一片净土,为年轻人减轻负担,传统、节俭、有年代感和文化感的婚嫁方式值得我们年轻人采用和推广。”村民王伟对“马拉轿”的迎亲方式赞不绝口。

“马拉轿”发起人王登云驾驶马车驻点打卡(央广网发 贾婷婷 摄)

近日,一辆高2.3米、宽1.35米、总长4.2米的双顶“马拉轿”亮相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画匠营子村,并沿着该镇红圃庄园、哈哈乐庄园、黄河景观大道、四川鱼村这一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驻点打卡”,吸引众多村民前来围观。这是由万水泉镇和画匠营子村村民王登云共同发起打造的乡村“迎亲嫁娶”新模式-双顶“马拉轿”迎亲。

包头市万水泉镇宣传委员赵俊杰说:“马拉轿婚嫁形式的发起,旨在把万水泉镇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融合,通过弘扬老一辈人艰苦朴素、勤劳淳朴的优良民风,号召感染年轻人杜绝婚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行为,积极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带动广大村民打破旧俗、告别陋习。”

总长4.2米的双顶“马拉轿”(央广网发 贾婷婷 摄)

“万水泉镇过去的婚嫁交通用具都是人抬轿,走上十里八里的路,需要换三批轿夫,非常不便;现如今,婚嫁都是由迎亲车队接送,虽然方便了,但却缺少了特色,且容易形成攀比心理,造成铺张浪费,给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王登云说,他设计的“马拉轿”,是全国首创的以“马”配以“传统手抬轿”的迎亲交通用具。

新时代呼唤新观念,新思想展现新风貌。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万水泉镇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弘扬文明新风,紧密结合群众需求,按照“简约不减爱,浪漫不浪费”要求,突出“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进一步优化固化礼仪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婚礼婚俗样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