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抗旱减灾效益达1600多亿元;累计城乡生活供水100亿立方米;累计改善灌溉面积84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0万亩……8月14日上午,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安徽省六安市举行,安徽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维国在会上介绍,淠史杭工程自建成运行以来,在防洪保安、农业生产、城乡供水、生态涵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皖豫两省4市17个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刘炜鑫摄)

淠史杭灌区被誉为江淮大地的“丰收之源”“发展之源”和“幸福之源”,素有“人间天河”之美誉。今年8月19日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是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兼有水力发电、生态补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

徐维国介绍道,淠史杭工程上引6座大型水库之水,下连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21万座塘坝,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排体系,实现了灌区80%以上的自流灌溉,极大地改善了灌区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

65年来,淠史杭工程抗旱减灾效益达1600多亿元,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优化配置,累计城乡生活供水100亿立方米,保障了六安、合肥及沿渠1400多万城乡人口饮水安全,年均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

在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方面,淠史杭工程累计改善灌溉面积84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0万亩,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57和0.525,灌溉保证率提高到73%,新增年节水能力3.62亿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影响灌区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的“卡脖子”问题,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灌区生态因水而美。

此外,淠史杭灌区扎实推进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加快管理手段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建立灌区水情、雨情、工情、农情在线监测的立体感知网,“数字灌区”项目初显成效。

“‘数字灌区’项目投资1.08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初显成效。”徐维国表示,该项目建设目标是实现水资源配置、供水调度、水旱灾害防御等核心业务数字化,支撑“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实现,全面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目前,淠史杭灌区已列入水利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名单,下一步将在目前建设基础上,继续补充监测感知等灌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加强建设成果的推广应用,逐步提升灌区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伟在会上介绍,目前,淠史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总体可研和总体初设已经批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已在2021年和2023年共下达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投资11.9亿元。其中,2021年下达5.9亿元,共实施完成12个项目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改善灌溉面积约54.6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1313立方米,新增粮食产量约3639万公斤;2023年5月下达灌区2023年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投资计划6亿元,共15个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同时,为纪念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年,安徽省还将举办系列活动,开展宣传宣讲,举办大型戏剧汇演、纪念大会和主题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