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中)与刘雨嘉(左)、马凯琳在家中分享芒果,“三姐妹”的笑容比芒果还甜。记者 刘琪成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闻提示

7月10日,本报以《求学路上,我们绝不让你掉队》为题,报道了天涯区回辉小学从同学到老师、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轮流背一个回族小女孩小英(化名)上学的感人故事。爱的接力,一坚持就是4年。报道刊发后,引起多方关注,助人为乐的马凯琳、刘雨嘉等爱心团队,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评选第489期正能量奖,小伙伴们说,要把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小英。

这4年,在孩子们之间,孩子与老师、学校之间,到底发生过哪些动人的故事;党和政府、社会如何关爱这一家人;他们又如何诠释了“民族一家亲”?

近日,三亚日报记者再次走进回辉小学及小英家庭,感受他们彼此间的温度。

听说要去小英家,刚被妈妈们送到学校“集合”的马凯琳和刘雨嘉相视一笑。两个人默契地坐在花坛上,等着张利波老师下楼。

8月7日,假期里的天涯区回辉小学清新幽静。拐过两个街角的小英家附近,她的弟弟,9岁的蒲莎爱刚从一家店铺买了饮料出来。一大瓶与他小小的身体不成比例的“脉动”坠在右手下面,前后晃动。

小英的父亲,44岁的蒲振光那天上午刚巧没有活计,坐在一棵菠萝蜜树的阴凉里喝一杯茶,吹一吹电风扇。他看着蒲莎爱双胞胎兄弟,一个坐着、一个趴着,在稍显凌乱的客厅里继续看一部动画片。

小英“三姐妹”,则坐在一起叽叽喳喳,边聊边吃芒果。

背起来

3个小女孩的见面依然是快乐的,依然充满新鲜感,坐在床上互相询问最新的“假期动向”。

这是她们之间难得的休息时间。

蒲振光说,从女儿出生开始,就“一直在麻烦大家”。

2011年9月份,小英出生时因先天性腿部肌肉萎缩,导致残疾。蒲振光带着孩子差不多走遍了三亚的医院,也有唯一的一次出岛求医,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看病。大致的结论是:孩子缺钙,肌肉萎缩。

两年后诞下双胞胎儿子,蒲振光的妻子患“妊娠高血压”,呕吐,没抢救过来。为此他至今仍觉愧疚:“怀小英的时候,她身体就比较虚弱,营养不够。”

小英医治之路也告一段落——照顾3个孩子、养家糊口的重担,让这个男人不得不有所舍弃,没得选择。

小英1岁3个月就上了幼儿园。蒲振光每个月交上一定的费用,仍然感觉孩子处处需要照顾,“挺不好意思的”。再大一点,便把她交给家附近的托管中心。

“小英上学比别的同龄孩子晚了一年,因为不能走路,我就想等她长大一点,尽量少麻烦别人。”孩子终于走进校门,每天早上7点多和下午2点10分前,托管机构会派人把小英送到学校的楼前。

再往上的路,怎么走?

第一个注意到小英的是高她一个年级的学生刘雨嘉,她看到了“一个大人背着个小女孩”的背影。

“谁认识她啊……”说起4年前的初次打招呼,刘雨嘉故意抬高了语调,看了看身边的小英,扑哧一笑。

刘雨嘉自我感觉“我肯定比她重”,就把刚被抱下电动自行车的小英背了起来。两个女孩就此连在一起。之后,爬楼梯、去洗手间,小英都跟随刘雨嘉的后背移动,虽然很慢。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马凯琳加入进来。

既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对于没“抢”到“首背”小英,马凯琳欲说还休——那时她有些不好意思,还有些“怵”,毕竟刘雨嘉是“师姐”。所以她还郑重地征求过父母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为什么不呢”,这可是一件善事,只要她自己不觉得累。

马凯琳第一次背着小英去操场,望着脚下的一段笔直、一段弯曲,涂着雪白色油漆的跑道,突然有了“接力”的感觉。

有时候路过校园里的“文化长廊”,孩子们会驻足看一看贴在上面的成绩单,也会有意无意看到长廊领头的那8个大字:诚朴日新、关善天下。

接起来

自己背着小英走在操场上的照片,马凯琳一直留着。她与刘雨嘉和小英的背影,从那个学期开始也被更多人看到。

班主任哈金雄担心马凯琳累着,便安排班上几个女同学轮流来背小英并照顾她,这个“雪球”也越滚越大,形成了一个“爱心团队”。回辉小学的海英桃老师(已退休),以及在学校开展交流的英语老师陈丽菲,也都加入“轮值”行列。

“马凯琳年龄比我还小,每天背着我上下楼,我心里过意不去。”与父亲蒲振光一样,小英总是怕麻烦大家,也一直心有不安。

马凯琳对此“一脸嫌弃”,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只是“台阶越来越多,她越来越重”,“哼!”

小英到了二年级,班级更上一层楼;今年上半年到了3楼——还好,四、五、六年级都在3楼,就此“封顶”了。

爬楼梯的时候孩子们数过,每上一个楼层需要走“两个11级台阶”,中间有一处缓台。以前刘雨嘉、马凯琳她们觉得很轻松,随着年级攀升和小英的体重长到了50斤,现在走到中间要喘一喘,扶着楼梯歇一会。不过,也没那么累,坚持一下就上去了。

蒲振光的心里,一面是感激,一面是内疚。因为自己要为这个家庭生计奔波,小英与两个弟弟常年交给托管中心照顾,4个人只有在周末才能回家团聚。“在家里的时候,洗澡、上厕所、洗衣服,小英都能照顾自己。但上学、放学就比较麻烦,必须有人背她才行。”他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学校的所有时间里,马凯琳等同学就是小英的“双腿”,“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这些孩子。”

从轮流背小英到现在“谁有空谁就去背”,这一场从个人到集体、从学生到老师的善举,完完全全地成为回辉小学的自发行动,也让刘雨嘉她们不再担心“一旦自己有事小英怎么办”。马凯琳为小伙伴们感到傲娇的同时,再以一名“校园小卫士”的职务值班时,就能踏踏实实地站岗尽责:有同班或高年级的女同学会主动去帮助小英。

由此而获奖,则是孩子们的“意外之喜”。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不久,回辉小学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长期自愿背着小英上下楼的马凯琳、蒲诗雨等十余名同学授予“友善小达人”荣誉称号;对积极向学、乐观坚强的小英授予“自信自强小达人”荣誉称号。

她们的事迹经《三亚日报》刊发后,引起多方关注,助人为乐的马凯琳、刘雨嘉等爱心团队,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评选第489期正能量奖。

画起来

刘雨嘉和马凯琳“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奖状”,至于5000块钱,“都是小英的”。

刘雨嘉还记得第一次背小英的情景,她伸出手说:我叫刘雨嘉。还特意加重语气说,嘉年华的嘉。她与小英在托管中心有过交集,也有一点印象。

而马凯琳也是托管中心的常客,周一到周五基本都在。“看到她不会走,就背了。”这之后,她来小英家的频率就更高,两个人无话不说。

小英扳着指头念着帮助过自己的其他同学:哈狄芙莎、田雨晨、哈子婷、蒲妍、金恩惠、蒲诗雨、哈拉丹娜、哈子妍、杨雨露……名单很长,就怕漏下谁。

数过之后,3个孩子不约而同长出一口气,步调相当一致。就像她们各自手腕上的那块“表”——也是一部戴在腕上的手机,都是娇嫩欲滴的粉红色。小英说,它既方便与父亲联系,如果遇到事情,也会即时找到刘雨嘉和马凯琳。

不同的是,小英在这部手机里养了一只宠物狗,“它叫钱多多,我一个人的时候就和它玩一会。”

每逢假期,3个人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一部“腕机”成为彼此直接的联系方式。

比如刘雨嘉,她的暑假计划是随家里人到海口旅游;马凯琳还不确定要做什么;小英大概率与此前一样,与两个弟弟待在家里,做一做家务,等父亲回来。

“经常在一起吃辣条”的友谊之下,她们也总是制造一点“相爱相杀”。蒲振光削了一个大大的芒果,切成几片放到盆子里。马凯琳瞄着另外两个“吃货”的进度,故意拖慢自己的节奏。等刘雨嘉和小英吃完、抹着嘴巴,她慢条斯理地将大半块果肉露在嘴边,就是想“馋一馋她们俩”。

“一起睡觉、一起写作业”的假期日常,提起来让她们感到有些腼腆,马凯琳岔开话题,说小英肯定要画画。

蒲振光说,这个爱好女儿从小就有,只是前一段时光她的作品突然不见了,不知道是撕掉了还是藏了起来,他想得更多的是孩子“突然情绪不好”。

张利波不止一次看见过小英的画,也选过几幅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比赛。住在这个片区附近的每一个回辉小学的同事,不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老师,在做家访时都会留意孩子的每一处细节,抓住每一个可以鼓励她的机会,让小英在体会到温暖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蒲振光不是粗心,是不想给女儿任何心理负担。所以他始终没有问女儿的画去哪了,而是又买回两本漫画书——《漫画素描自学全攻略》和《迷境保险》,希望小英既看又画。甚至,从弟弟家里“调”来她的堂妹,两个人一起画。

不过,小英只在厚厚的本子里留下了妹妹画的一株向日葵。她觉得这朵花总是向着太阳,开得灿烂;看到它就会想起背自己上学的同学和老师,那些背影十分美好。

看到这一页时,刘雨嘉和马凯琳“怂恿”小英说,你也画一株向日葵呀,看看你们谁画得更好。

小英左看一眼刘雨嘉,右看一眼马凯琳,拿起笔问道:画吗?

小英的画

小英的画,有简洁的线条、凸显的色彩以及浅浅深深的心事——毕竟是一个11岁小女孩的世界,开心与不开心,都写在脸上。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刘琪成摄

原标题:画一株向日葵陪着我——

小英与第一个、第二个背起她的同学,3个女孩之间的“姐妹情”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王鑫陈超全杨京达黄世烽冯晨阳)

(专题策划:卢巨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