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资源供给能力和流通应用创新不断提升,数据正成为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之一。当前,我市多家数字技术企业正加快探索数据流通新模式、创新场景应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资料图)

“数字身份证”实现效率提升

在施工繁忙的建筑工地,如何精准管理成千上万的铝模板、盘扣式脚手架、爬架等建筑材料、高效推进施工进度?问题来到华侨试验区华旭科技有限公司便迎刃而解:通过标识解析平台的赋码上云,给每件物资装上“数字身份证”,从管物资升级到管数据,效率便能大大提高。

依靠平台优势,这家专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创新建筑智能化和工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周转物资的资产数字化和信息标准化。“焊装在建材上的芯片犹如‘身份证’,这样一来产品就实现数字化,原本数十万件需要几天时间盘点的物资,现在通过感应设备,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出入库盘点。”该公司运营总监林中青告诉记者,物资的数量和位置信息等数据实时可见,使跨区域调度也更为方便、经济,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能,同时还可以降低约30%的综合成本。目前,该平台也深入研发了相关数智化方案,未来将从织染设备联网提升设备开工率、产业链交易上云提高流通效率等多方面发力,助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

“互联网医院”创新一体化医疗服务

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医疗系统,又能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互联网医院”,通过提供“航天数字化技术+运营+管理”的方式赋能传统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整合医院院内院外优质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和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在线下医院的基础上,搭建“线上医院”,为群众精准匹配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帮助医院供给资源实现数字化,这也有力推动我国医疗服务模式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转变。“有了这个数字化平台,患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与医生沟通,医生通过数字系统获取病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兵表示,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服务,不仅为医院和医生创造更多的服务附加值,也让患者体验到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单体医院的同时,航宇卫星科技紧跟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远程医疗应用领域的优势,搭建粤东首个区域远程医学影像云平台、首个区域医学检验云平台,串联区域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在粤东地区实现优质影像、检验检查医疗服务资源的下沉。得益于此,我市患者群众在接入平台的社区医院或者镇卫生院就诊,就可享受到市级三甲医院的远程诊断、检验检查服务。据了解,目前,远程医学影像云平台目前已经接入48家一二三级医院,平台每天上传病历数量近2万例,累计服务病人200余万人次,被评为广东省七大“互联网+惠民服务”项目之一以及广东省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北斗监测系统消除安全隐患

从改变生活方式,到保障生命安全,数字的“魔力”无处不在。随着我国北斗卫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技术的成熟,利用卫星进行高精度(毫米级)测量的可能性得以实现。星测科技(广东)有限责任公司紧抓时机,开发出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高精度测量监测系统,以监测数据自动化处理、实时报警等功能,解决危房状态自动化监测、桥梁道路安全监测、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安全性鉴定等难题,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比如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的危险房屋,随时有可能丧失稳定结构和承载能力,无法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该公司测绘总监寇宇航给记者举了个例子, 对于危房,可抓住“倒” “塌” 等较大事故的发生为首要任务,北斗监测系统能够提供建筑倒塌等事故前完整的变形历史数据,真正做到依据可靠数据进行管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面对数字化浪潮来袭,我市着力打造特区数字经济增长极,当前,数字化应用进一步普及,结下累累硕果——入选“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名单”,居全国第94位;“汕头政府在线”政务信息化项目全面投入应用,政务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国内率先将市政、园林、执法、环卫等城市管理领域统一综合到数字城管平台;汕头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乘“数”启航,前景广阔。下来,我市将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汕头样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