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11月5日至13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办。大会期间,有一群特殊的小志愿者,活跃在大会的系列活动中,他们就是武汉“湿地小卫士”。

大会开幕式上,武汉“湿地小卫士”向世界发出倡议(央广网发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供图)

大会期间,由他们出镜讲述的武汉湿地物种双语故事视频在国内外赢得一致好评。在双语视频中,这些武汉青少年走湖畔、到江边、进沙洲,感受湿地生灵的一呼一吸,寻找着6种“宝藏”物种的足迹,把它们的生存故事介绍给全世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大会开幕式上,武汉“湿地小卫士”登台发出倡议,用坚定有力的童声向世界传递了“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12位武汉“湿地小卫士”手捧从全国12处有地域代表性的国际重要湿地取来的水样(央广网记者 朱娜 摄)

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揭幕仪式上,12位武汉“湿地小卫士”再次登台,手捧从全国12处有地域代表性的国际重要湿地取来的水样,与自然资源部、外交部、国家林草局、湖北省、武汉市有关负责人,阿联酋、毛里塔尼亚、刚果(金)、委内瑞拉等国驻华大使等,共同将取来的水汇入武汉东湖,表达汇聚全球湿地保护力量、凝聚生态保护共识的寓意。

武汉“湿地小卫士”与大会主题logo合影(央广网记者 朱娜 摄)

据了解,目前武汉共有10所“湿地学校”,这一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便是其中之一,大会期间,大部分“湿地小卫士”便来自这所学校。

“学校夏有巡湖护湖,秋有生态研学,冬有观鸟护鸟,校内常设湿地课程,校外遍布实践基地,我们把自然‘搬’进校园,把教育拓展到社会。”该校带队教师成英从事科普教育工作已有33年,她告诉记者,通过学校教育和自然教育相结合,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学着了解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和认识湿地,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华中里小学学生在校内屋顶湿地花园里开展“笔记大自然”活动(央广网发 胡付思 摄)

该校五年级学生赵李琪就是一名“湿地小卫士”,在她看来,学校的屋顶湿地花园就是她了解湿地、认识湿地的“最佳课堂”,在这里,有湖水流淌、芦苇摇曳、花果飘香,鱼儿们在湖里自由自在地游动,湖边的回廊上挂满了葡萄藤……而她课余最喜欢的事,就是到这里观鸟绘画,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

来自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的李沁仪也是一名“湿地小卫士”,她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和武汉市观鸟协会的老师们一起参加观鸟活动,记录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因此慢慢地对各类野生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湿地小卫士’,我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身边更多的同学加入我们,参与到保护湿地的队伍中来,一起珍爱湿地,保护家园。”李沁仪坚定地说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