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王国梁

丝瓜对我来说可不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我觉得它是故乡的一个象征,类似房前屋后的桑梓。人们用桑梓来借指故乡,在我的概念里,丝瓜甚至也可以借指故乡。

故乡的小村落里,很多家庭都拥有一墙丝瓜。夏秋季节,徜徉于村间,总会被那一墙墙丝瓜吸引了视线。丝瓜本是种在自家的墙根的,长着长着就越过了墙头,翻到了墙外。丝瓜的生命力特别强大,身上具备乡民的气质,一点也不娇气,自带蓬勃之气,并且根本无需打理,沐着雨、乘着风就能长出繁密的绿叶,结出累累的果实。

一墙丝瓜,是乡间一道美丽的风景。深绿色的丝瓜叶密密匝匝,把一道墙覆盖得严严实实。绿墙初具规模之后,丝瓜的长势就更加旺盛了。百千条丝瓜藤不断地向上攀爬,千万片丝瓜叶不断地应运而生,绿色越来越厚,越来越浓,绿墙也有了蔚然深秀的气质。丝瓜藤的末端,有细细的藤蔓伸展出来,卷曲成好看的形状,仿佛一幅美图的温婉之笔,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柔情。待到绿到一定程度,丝瓜花就开起来了。

丝瓜花开起来,绿墙就形成了绝美的乡间小景。你见过丝瓜花吗?它们像美丽的小仙女一样娇柔。尤其是它的颜色,明黄的,灿烂的,非常醒目。小黄花鲜嫩娇俏,在风中调皮地摆动裙裾,仿佛能听到它们的欢声笑语。黄色的小花朵点缀在绿瀑布之间,简直有璀璨的光芒。丝瓜花开呀开,开成千朵万朵,真有点繁星漫天的意趣呢。花朵引来了蜂蝶,花墙上蜂飞蝶舞,更热闹了。花朵们与蜜蜂嬉戏,与蝴蝶耳语,绿墙上生机无限。任凭是谁,看到这样美丽的风景,都会啧啧赞叹一句:“瞧,这丝瓜墙多好看!”

过不了几天,小丝瓜就长出来了。刚长出来的丝瓜,只有手指般大,头上还顶着黄花呢。很奇怪的是,黄花未曾枯萎,依旧是鲜嫩好看的模样。小丝瓜很顽皮,总喜欢藏身在宽大的绿叶中。一阵风过,它们被吹得露出头,连同小黄花也露出来了。没多久,稚气的小丝瓜就长大了。长大的小丝瓜,真有点让人觉得“女大十八变”,它们的腰身变得修长美丽,婀娜多姿。一条条漂亮的丝瓜悬垂在绿墙上,又是一道风景。

在我的记忆中,丝瓜墙风景存在时间很长,或许这道绿墙本就是为农家小院增添田园风情的。可母亲不这么认为,丝瓜成熟的季节,她最欢喜。丝瓜一点也不小家子气,成熟期到来,大批量的丝瓜就可以吃了。有丝瓜可吃的日子,母亲总是把餐桌经营得清香四溢。她会做很多丝瓜菜,清炒丝瓜、丝瓜丸子汤、丝瓜炒肉片。

母亲做的丝瓜炒鸡蛋格外好吃,这道菜是农村家常菜,家家户户都做。丝瓜趁着鲜嫩从墙上摘下来,刚摘下来的丝瓜还是顶花带露的。鸡蛋是家里的鸡下的,刚刚从鸡窝里掏出来。丝瓜洗净、切片,鸡蛋磕到碗里搅拌好,只听得大铁锅里“滋滋啦啦”一阵响,一道丝瓜炒鸡蛋出锅了。丝瓜还保持着鲜嫩的绿色,鸡蛋是黄灿灿的,绿色与黄色搭配,这道菜的“色”是绝佳的。“香”也是独特的,丝瓜的清香,鸡蛋的醇香,完美融合又相互补充,闻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尝一口,鲜香美味,实在是好吃。这道菜好吃在有天然之气,没有什么调料辅助,菜肴里仿佛有阳光的香,清风的甜,雨露的润,美味无比。

乡间丝瓜最典型的特点是,墙里丝瓜墙外香。无论谁家的丝瓜爬到墙外,就顺理成章化身为“公共财产”。路过的人隔墙高喊一声:“二婶子,我摘几条丝瓜,回去炒着吃!”母亲听到这样的喊声,也会高声回应一句:“摘就摘吧,随便摘!”

乡间的一墙墙丝瓜,是美味,是亲情,也是乡情。墙里丝瓜墙外香,那些带有故乡风情与故乡民风的丝瓜,在我的记忆中繁茂地生长着,永远也不会枯萎。每当我循着丝瓜的香气回归故乡时,迎接我的必定是一张张淳朴的笑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