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8日,“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专场在海口召开。海南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70%,较2018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产业“房地产依赖症”逐步摆脱。2023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增速比全国高16.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海南已初步形成以四大主导产业为“主力军”、以三大未来产业为内生动力、以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为“主战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旅游+”新业态全域拓展。2023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4607万人次,同比增长32.8%;其中入境游客14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85.3%。海口国际免税城正式开业,自2020年7月1日全省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三年销售额超1300亿元。推动海口观澜湖度假区(二期)、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等省级重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即将通车。

现代服务业释放强劲动能。双向开放的金融新格局日渐形成,2018年以来全省金融业年均增速9.1%,高于同期GDP增速(5.2%)3.9个百分点。现代航运物流扩容增量,2021和2022年全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大关,顺丰、京东、普洛斯等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纷纷落地。2023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7亿元,同比增长23.3%,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32家。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1151.6亿元,历史同期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速居全国第四。

高新技术产业亮点纷呈。2023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收2143亿元,同比增长14%。互联网产业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30%以上年均增速。2022年石化新材料62家规上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100亿元。全球首台7MW级抗台风漂浮式风机和首台“海南造”10MW海上风电机组正式下线。全球首台海南昌江“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完成验收。全省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达4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6%)约19.4个百分点。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持续擦亮金字招牌。2022年,全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达1090亿元,比2018年增长43.7%,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76.9%,产业规模在四大主导产业中排名第二。渔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文昌、万宁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亚成功申报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谋划种好“六棵树”,创建以天然橡胶为主导产业的儋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集群。

三大未来产业发力起势。种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挂牌运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等种业创新项目已开工建设。推动深海技术创新,成立三亚海洋实验室。文昌国际航天城商业发射项目开工,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自贸港重点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强势领跑。2023年上半年,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营收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7亿元,同比增长7.2%,高出全省增速4.8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100%。百万吨乙烯项目、17万吨/年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海南精细化工二期工程丙烯腈系列装置项目建成投产。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展进入快车道,营收同比增长134.7%,税收同比增长203.5%,固投同比增长179.4%。

下一步,海南将继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全岛封关运作和封关后全方位实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为契机,加快打造“两个总部基地”“两个网络”和“两个枢纽”。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紧密联动,全力推进湛海高铁开工,加快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重点扶持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区、海南生态软件园等自贸港重点园区,培育壮大深海科技、航天产业、现代种业以及高端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从财政金融、制度创新、要素保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产业集群创建给予大力支持,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南清洁能源岛,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发展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以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等为重点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云龙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基地,支持临高金牌港开发区、定安塔岭工业园等园区加快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等产业。深入推进“智慧海南”建设,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数字产业化。着力培育服务业数字化新业态,促进现代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