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文昌市八门湾畔,200多亩红树林幼苗吐着嫩叶,将周遭滩涂浸满绿意。“长势真不错。”望着一株株不过半米高的幼苗,东阁镇良丰村村民符史培满眼欣喜。对于他而言,这些红树林不是“新朋”,而是“老友”。

“老友”有多老?没人知道。生活在八门湾畔的村民们只记得,他们从小就在红树林的庇佑下长大。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围海造田”“围塘养殖”热潮的兴起,让大片红树林湿地开始一点点被蚕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树林不断消失,带来的是一连串连锁反应。

“不仅海洋生态遭到破坏,沿海村镇抵御海洋自然灾害的能力更被大大削弱。要知道,文昌可是海南岛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之一。”文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黄鸿山说,正是考虑到种种利害关系,该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先后启动“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红树林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项目,从岸上到水里,从治污到修复,全方位守护海洋健康。

整治修复岸线长约33.36公里,清理八门湾1660公顷海域及沿岸海漂垃圾,修复种植红树林面积215.98公顷,恢复湿地水域面积169.39公顷……数据不断更新,同样带来一连串连锁反应。

文昌八门湾,红树林幼苗迎风招展。

“红树林恢复后,环境变好了,游客越来越多。”符史培说,如今在八门湾,不少村民都做起了渔家乐的生意。家住东阁镇群建村的村民赖广业,更是和玩伴们以八门湾红树林为背景,拍起赶海摸鱼的小视频,短短一年多时间,全网粉丝量便超300万,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每次看到直播间里有人夸八门湾的风景美,我们就特别开心。”在赖广业看来,当直播流量完成变现时,他们也真真切切享受到了海洋生态修复带来的“生态红利”。

“生态红利”不仅释放在文昌。从儋州鱼骨港到万宁小海,从东方鱼鳞洲到三亚铁炉港,沿着1900多公里的琼岛海岸线,眼下,一场环保接力跑正在持续进行中。

来自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我省累计整合中央、省级(包括市县)各项资金28.6亿元,完成15个海洋生态修复历史遗留项目的收尾工作,并谋划开展10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

截至2022年底,我省整治与修复岸线126.59公里,通过清退养殖塘、养殖滩涂,为红树林等滨海湿地让路,全省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 通讯员尹建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