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国民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其中,主要表现之一是创新驱动态势明显。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力的数字经济,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是全球技术创新的重要高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这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比去年,相关提法是“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今年为何要强调整体布局?该如何理解其中释放的信号?

从共同富裕高度认识数字经济发展布局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我国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包括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取得实质进展,是新时代新阶段的两大中心课题。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创造数字红利。从数字经济中收获数字红利的机制是,数字技术降低个人、企业和公共部门间的获取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就业、公共服务的便捷、可及和包容。但同时,数字经济带来三类“鸿沟”:一是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城乡数字鸿沟”以及居民之间的“代际数字鸿沟”;二是地区、行业和群体间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赢者通吃”导致一些领域出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和人群之间的“三个不均衡”。

国家或地区只有缩小各种各样的‘数字鸿沟’,才能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红利。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充分激发数字经济在创‘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建立数字经济带后富、帮后富的机制。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需要从共同富裕的高度来认识,形成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与实现共同富裕同频共振。”欧阳日辉说。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研究员李佳璐对记者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增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情形下,必须寻求经济社会的新增长点,拉动投资和消费,才能实现5.5%左右的增速目标。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融入经济社会,逐渐创造了更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释放了多重发展潜能。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数字经济逆势增长,更展现了其强大的保障消费、稳定就业、维护供应链畅通的“稳定器”功能。

“强化数字经济整体布局,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数字经济和千行百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此外,数字经济还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为保持全球产业领先优势,全球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数字产业,目前已有30多个经合组织国家制定国家数字战略,我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头部国家,也应高度重视数字产业整体战略布局,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李佳璐说。

建设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是战略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了“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下一步,政府治理工作会有哪些趋势?

欧阳日辉表示,政府治理是一个大范畴,从经济学角度,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从数字经济层次、数据产品多样、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发展数据交易所等理论和实践分析,建设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是当前的战略选择。建设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有利于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增强市场的包容和适应;有助于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形成互联互通、自由流动的市场化的数据资源体系;有助于实现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与建设,需要遵循“理论突破-顶层设计-示范试点-普及推广-迭代创新”的“小步快跑”发展策略,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跨界融合研究与理论实践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打造数据要素市场的“中国方案”。

李佳璐认为,数字经济治理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去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治理在立法领域更加完善。但台垄断、资本无序扩张、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依然是数字经济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我国在政府治理层面将进一步完善立法和配套政策的执行落地,不断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合作的新型监管体系。特别是在互联网、台综合治理等方面,须加强数据和信息安全风险监测,保障收集、上传、处理、保存等各个环节安全可控。同时,也会相应加大宣传和学教育力度,提升企业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构建良好的社会数字治理环境。(记者 赵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