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科技日报报导,科研缺乏古气候记录怎么办?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人员从云南铁杉年轮中找到答案,并揭示了过去两个世纪我国西南亚热带地区极端乾旱事件发生频率在增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著名期刊《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

云南是我国西南乾旱高发区,近年来乾旱的频率和强度持续上升,但高精度的气候代用资料还十分缺乏。科学家利用树木年轮高精度重建区域气候历史,有助于深入理解百年尺度上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组研究员范泽鑫等人,在云南中部无量山采集了云南铁杉年轮样本,分析了云南铁杉年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就是为了一探乾旱历史变化之谜,高精度重建区域气候历史数据。

在我国西南,春季到夏季初期较为乾旱。研究发现,在每年3月至6月,云南铁杉的径向生长与温度呈负相关,但与同期降水和乾旱程度呈正相关。说明在这个季节,可利用水分多寡,是限制云南铁杉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研究人员利用云南铁杉树轮宽度年表,高精度重建了1826年以来云南中部每年3月至6月降水蒸散指数的变化历史,发现了11个极端乾旱年份,即1860、1897、1958、1960、1979、1984、1987、2006、2010、2013和2019年,大部分乾旱事件与历史文献记录吻合。而且重建的乾旱期,与邻近地区基于树木年轮的乾旱重建序列基本一致;空间相关分析显示,重建序列可捕获更大范围内的水文信号,过去50年来,滇中无量山地区极端干湿事件的发生频率在不断增加。

此项研究证实了亚热带地区针叶树种捕捉区域水文气候信号的潜力,进一步扩大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树木年轮网络覆盖范围和年表长度,有助于更好地瞭解区域乾旱变率及潜在机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