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作为一个年来颇具争议的可食用果实,从科学和医学角度来讲,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其成分和药理作用,应当肯定槟榔作为传统中药的价值,同时也得正确认识药物的有毒成分。

或许现在许多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中药里面有毒有害的物质就应该一律禁用,这是不对的。现在临床的原则,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是一律禁用,而是权衡利弊。如果它的治疗价值、治疗作用超过了它的有害作用和致癌作用,这种药我们照样能用。比如抗癌药、一些治疗艾滋病的药以及一些疑难重症特殊用药,这里面有些致癌作用相当强,但是我们临床还在用,因为临床证明没有比之有更好的药。权衡利弊的原则医学专业人士都是清楚的,但是从普通群众角度讲,或许就不是很能理解,他们可能认为既然知道这药里面有致癌物质,那就应该尽量避免。但事实上,医生用药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不是随便乱用。尤其是作为槟榔这种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上的药物来讲,到现在为止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它在人体上可以引起癌症,至少临床上还没有看到这种报道,因此,我们应对槟榔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此外,从中医角度讲,中药是趋利避害,其中有炮制、复方配伍,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制剂标准,有严格的说明书,这在管理上说是非常严格的。趋利避害,就是要充分发挥它的疗效,而尽量减少它的毒副作用。毋庸讳言,长期的、大量的、超量的使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大量、长期口嚼槟榔嫩果,会出现口腔疾病,正是这个道理。然而,人参吃多了还出现人参滥用综合症,身上痒、出疹子等等问题。再比如量元素,都是双刃剑,缺了就会出病,但是多了就有害。因此,槟榔作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用药,说明书里都明确有其功能主治和适用范围,按照药物疗程去用这是安全的,如果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就有可能会出问题。其实食用槟榔也是类似道理,过犹不及,凡事都应该有个量的限度,不应该把超出剂量范围的伤害都归类到药物或食物本身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