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IPO首发数量较去年前三季度有所减少,但首发募资金额增加了两成,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板块IPO募资金额居前。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A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新股上市表现持续分化。

年内IPO募资超4400亿元

尽管前三季度A股IPO首发数量同比减少,但募资金额明显增长。据统计,以上市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9月14日,今年以来IPO企业首发家数共274家,首发募集资金4439.18亿元。根据德勤中国此前预计,以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融资金额计算,前三季度A股市场将会有285只新股成功发行,合计融资4641亿元,与2021年三季度末的372只新股、合计融资3698亿元相比,今年前三季度IPO数量同比减少23%,但融资额上升了26%。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A股新股市场活动有所加快。据统计,7月、8月IPO首发家数分别为34家、49家,分别位列今年前八个月的第四位和第一位;首发募集资金分别为385.32亿元、726.30亿元,分别位列今年前八个月的第五位和第三位。

“自注册制改革推出以来,A股市场迎来强大后盾,多家科创企业成功进行IPO募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科创板、创业板的新股融资总额和新股数量将超过两个主板市场。”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A股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童传江表示。

从行业来看,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板块IPO募资金额居前。据统计,上述行业企业年内IPO募资金额分别为867.09亿元、584.87亿元和549.18亿元,电力设备、计算机、石油石化行业企业IPO募资金额也在300亿元以上,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国防军工行业年内IPO募资金额达到了100亿元。

对于全年IPO市场情况,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四季度A股市场IPO或将整体延续此前的市场化态势,A股IPO数量将有所回暖,募资金额方面也会出现一些持续的增长,具体情况则受到经济周期和政策发展的影响。

童传江也认为,四季度A股IPO市场将延续前三季度的良好态势。随着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2022年A股新股融资额有望稳步上升,或将超越2021年全年的水

根据德勤中国预计,2022年全年,科创板大约有140家至160家企业登陆,融资额达2300亿元至2600亿元;创业板有190家至210家企业新上市,融资额达1900亿元至2150亿元;上海及深圳主板约有80只至100只新股,融资额约1400亿元至1700亿元;北京证券交易所将约有50宗至80宗上市,融资约100亿元至150亿元。

新股上市表现分化

在IPO募资金额同比上升的同时,受定价机制变化、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出现一定差异,但整体表现较好。不过,仍有部分新股在募资阶段便遭到投资者大额弃购。业内人士表示,从新股发行市场来看,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新股上市表现分化也将凸显。

日前,发行价高达237.5元/股的华宝新能披露发行结果显示,该股虽然在前期收获了4678倍的有效网上认购,中签率仅为0.02%,但最终被网上投资者弃购221万股,弃购金额合计5.25亿元。最终,华宝新能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华泰联合证券包销,包销股份数量占本次发行股份数量的比例达到9.01%。

从今年IPO市场来看,新股弃购现象并不罕见。数据显示,以网上发行日期作为统计标准,截至9月14日,今年以来共有275只新股发行,其中238只曾遭到弃购,弃购比例超过八成。从金额来看,共有12只新股遭弃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弃购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股共有72只。

具体来看,发行价230元/股的纳芯微为今年以来弃购金额最高的个股,弃购金额达7.78亿元,华宝新能、经纬恒润-W紧随其后,弃购金额分别为5.25亿元、3.95亿元。从包销比例来看,纳芯微、经纬恒润-W等包销比例超过10%。

从市场表现来看,新股上市后表现存在一定分化,多数新股表现较好。据统计,截至9月14日记者发稿时,年内成功上市的新股中,共有209只上市首日收涨,179只自上市以来依然保持正涨幅,弘业期货、铖昌科技、立新能源等27只个股上市以来的涨幅超过100%。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此前遭到大额弃购的新股,上市之后表现良好。例如,昱能科技此前遭弃购1.21亿元,截至目前相比发行价涨超300%;经纬恒润-W遭投资者弃购3.95亿元,目前相比发行价仍上涨约70%;普源精电-U遭投资者弃购逾5800万元,截至目前相比发行价上涨44%。

“注册制下新股价格变得更为灵活,新股定价越来越接上市后的交易价格,所以当前‘打新’与之前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背景因素。”付立春表示,另一方面,不少个股的投资价值在机构投资者或打新的个人投资者眼中有差别,所以市场化定价需要对公司具有充分的认识和专业的投资能力。在询价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导致弃购现象发生。另外,受期市场因素影响,目前资金对于新股的需求程度并不像以前那么旺盛,这也是原因之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