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立到上市需要多久?海辰储能的答案是4年。

从厦门跑出来的超级独角兽海辰储能同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将冲刺“储能电芯第一股”。

在海辰储能快速崛起的背后,既有前宁德时代骨干的技术奠基,也有厦门当地的全方位支持,更有各路资本的鼎力相助,上市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资料图】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12月,今年是公司成立的第4个年头,已经正式启动IPO进程。对于海辰储能的成长速度,业内人士直呼其“起步就是冲刺”、“快到不可思议”。

官网介绍显示,海辰储能是厦门引进的百亿级重点项目,入选福建省重点项目。公司专业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为全球提供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成立至今,海辰储能的市场定位十分精准,公司只做储能电池而不做动力电池,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细作,现已开发多种储能产品,包括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簇等。

值得一提的是,海辰储能首批产品于2021年量产,2022年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5GWh。

据GGII(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报告显示,在2022年电池出货量达2GWh及以上水平的储能电池企业中,按2022年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项目数量计算海辰储能第一,按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计算海辰储能同样排名第一。

短短3年,海辰储能便斩获国内年度储能电池交付项目数量第一、国内电力储能出货量增速第一的“双料第一”,跻身第一方阵,行业地位举足轻重。

在产能方面,海辰储能锂电项目一期年产15GWh的M1智慧工厂已全面投产,今年厦门基地一期、二期全部投产后,海辰储能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25GWh,整体电池出货增速将超过500%。

但海辰储能并未满足于此,仍在扩产道路上“狂飙”。下一步,海辰储能将产能目标设定在“百G级”。按照产能规划,海辰储能将于2024年实现年产能突破100GWh,在2025年全面达成年产能135GWh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海辰储能已经备足了“粮草”。今年3月,海辰储能与厦门银行签署协议,获得80亿元的授信。而今年以来,海辰储能先后获得厦门当地交行、建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金融授信,累积授信额度超680亿元。

此外,海辰储能在一级市场也获得不少支持。在宣布IPO的同时,海辰储能也正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5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储能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建、先进设备采购、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业务布局。

实际上,海辰储能一直都是资本宠儿。据天眼查显示,海辰储能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宝安、迈为股份、盛新锂能、盛屯矿业、贝特瑞等产业方;招银国际、农银国际、建信股权等银行系资金;以及朝希资本、同创伟业、经纬创投、日初资本等知名机构。

C轮融资过后,海辰储能的最新估值已超300亿元,跻身独角兽企业阵营。对一家成立不足4年的储能企业而言,这个结果实属罕见。

在海辰储能快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创始团队的运筹帷幄。

据悉,海辰储能的核心创始人有三位,分别是吴祖钰、王鹏程和林秀华。目前,三人仍是海辰储能的核心人员,其中吴祖钰任董事长兼法人,王鹏程任总经理,林秀华任监事。

从持股比例来看,吴祖钰是海辰储能的最大股东,占股约22.16%,他也是公司的实控人。

公开资料显示,吴祖钰来自于宁德时代,属于宁德时代很早的一批技术骨干。

在宁德市公务员局网站披露的《2014年魏远竹等147人确认为宁德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公示》名单中,吴祖钰赫然在列,人才引进单位是宁德时代。

根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激励对象名单(调整后)》显示,公司对1670人(包括中层管理人员195人,核心骨干1475人)进行了股权激励。吴祖钰是被授予期权的195名中层管理人员之一。

在宁德时代工作期间,吴祖钰在锂电池技术突破上作出了一定贡献,其作为第一发明人曾为宁德时代申请了多项专利。

据专利网站显示,比如2015年6月,吴祖钰作为第一专利发明人为宁德时代申请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粉处理系统;又如2018年2月13日,吴祖钰作为第一发明人又申报了集流体、极片、电池及集流体制作方法。

此后,吴祖钰离开宁德时代,联合创建了海辰储能。短短数年,海辰储能已经成为储能市场备受瞩目的一匹超级大黑马。这背后既有以吴祖钰为代表创始团队的技术奠基,也有厦门当地的全方位支持,更有各路资本的鼎力相助,上市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海辰储能产品的高质量、低价格,也准确切中了行业痛点。有专业人士表示,电芯行业的技术要求很高,全国真正做到质量稳定的企业应该不超过10家,而海辰储能正是其中之一。

从质量上看,海辰储能的电芯质量与宁德时代之间目前已看不出明显差别,但海辰储能的产品性价比更高。对比发现,宁德时代的电芯价格是市面上最贵的,海辰储能的价格至少比宁德时代便宜20%。

这么说吧,同样质量的产品,海辰储能卖得最便宜;而同价位的产品中,海辰储能的质量最好。将“物美价廉”发挥到极致的海辰储能,自然而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做大做强也是顺理成章。

自创立之日起,海辰储能就格外重视成长速度,公司将五年内上市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如今正在履行当年承诺。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鹏程判断,2023年到2025年将是储能发展的陡坡阶段,也是储能企业排位赛的关键节点。“如果你不在去年开始交付,不在今年开始爆发,你在这个排位赛中就没什么优势了,这是我为什么要快。”

对于海辰储能的未来,王鹏程直言不讳:“快是海辰的结果,但最后的目标是战略卡位。也可以说,到了2025年海辰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大致决定了最终我们能在行业什么样的位置。”

目前,在储能电池市场上,表现力较强的企业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储能商业模式逐步清晰,电力系统储能、基站储能和家庭储能等众多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的需求将逐步提升,海辰储能看重的正是未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市场端,海辰储能秉承“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市场战略,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聚焦品牌战略客户,签订、中标多个海内外订单。近期,海辰储能与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正式达成框架采购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海辰储能将首批交付1.5GWh储能电池产品。

为了更为快速的卡位美国市场,海辰储能在美成立了特拉华州子公司,主要经营锂离子电池、逆变器、太阳能组件和光储充一体机以及相关软件、零配件和技术的研发、生产、贸易和进出口等。欧洲储能市场亦是海辰储能重点发力的海外市场,其已在德国慕尼黑设立子公司。

在海辰储能加速出海的同时,争议也如影随形。与同行相比,海辰储能的营销手段颇为激进,不仅在各路行业、财经媒体甚至央视上投放广告,还刷屏国内电梯媒体。储能电池作为一个To B行业,在办公区和居民区投放电梯广告牌颇显另类。

近期,在北京、杭州、深圳多地的办公楼、居民区的电梯里,均出现海辰储能投放的广告。电梯广告称,“海辰储能电池2022中国双第一”。这里的“双第一”,指海辰储能2022年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项目数量第一,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第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辰储能用增速排名而非实际出货量更像是一种文字游戏。在电梯里打广告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行业外的所有人,他才是储能“老大”。

不过,海辰储能首开行业先河在电梯里打广告的这波操作,在引发争议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热度,这或许就是海辰储能想要的效果。一来可以赶在其他竞争对手之前抢占用户心智,让品牌深入人心;二来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为后续融资及IPO上市做铺垫。

当下,海辰储能更关注“质量和成本”。其中“质量”指全面的质量,即包括研发质量、供应链质量、产品质量、电池交付系统质量,到最后的产业全链条;“成本”则是指要把整个成本结构透明化,并定下了未来5年储能成本降一半的战略目标。

毫无疑问,在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地的海辰储能,还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而通过IPO上市融资,或许会帮助海辰储能加速实现未来目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