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6日,海南省苏学研究会邀约省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前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前往湾岭镇新坡村的东坡岭考察,研判东坡岭摩崖石刻遗迹与相关史实,并参加“东坡岭摩崖石刻座谈会”。

东坡岭摩崖石刻座谈会(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供图)

近年来,苏学研究专家通过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确认苏东坡到过昌化江畔,为今日昌江黎族自治县挖掘、利用东坡峻灵王文化提供了学术支撑,使全省东坡行经之地由史料记载的澄迈、琼山、临高、儋州,新增昌江,共五市县。

琼中于1948年设县,这一区域历史上曾分属定安、琼山等地,县域北部黎母山镇部分山岭,亦曾隶属于古昌化(儋耳)。据文献记载,苏东坡足迹没有踏过今日琼中一带。然而,位于黎母山脉东南方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湾岭镇金包村,有一座东坡岭,最高处有一组高约三四米,宽五米左右的花岗岩巨石,背阴一面刻有许多文字,尽管多数已因年代久远、风化侵蚀,但从尚可辨读的文字中,可以确定即为光绪《琼州府志》中记载的苏东坡《题黎婺山》诗。其诗右侧另有一诗,并可见有“万历二十有七年邓将军……”等字样,史料记载为“平黎子曾忠”和苏东坡诗作。

为进一步研究、挖掘东坡文化历史遗存,海南省苏学研究会邀请组织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在大量研读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专程赴湾岭镇作田野调查。当天下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还召开“东坡岭摩崖石刻座谈会”,就下一步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珍贵的摩崖石刻,努力推进琼中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历史文化品牌进行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