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约2.8亿人,占全国人口近20%。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如何实现“签而有约”,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朱建弟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帮助老年群体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引导和培养老年人主动管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老年群体对家庭医生的信任水平。
朱建弟建议,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基本医保的引导作用优先做实对失能、失智、残疾、高龄、重病、独居等特殊老年群体的签约服务,主动向特殊老年群体提供诊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心理干预疏导等上门服务,“签而有约”,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将签约服务拓展至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信任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应该完善现有的家庭医生考核机制,将服务率纳入考核范围。“我觉得家庭医生最重要的是服务率,而不是签约率。比如社区高血压的发病率是多少?控制率是多少?这都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