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7日,“中央媒体自贸行·走进湖北自贸区”活动在湖北自贸区举行。据悉,挂牌五年多来,湖北自贸区已累计形成253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全省首创率达83%,其中27项经国务院等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
湖北自贸区于2017年4月挂牌成立,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促进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与建设发展成效显著。
湖北自贸区制度创新特色鲜明,从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维度推动改革,科技型企业梯度育成体系、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自然人股权变更涉税事项“一事联办”等改革成效显著,围绕产业诉求、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开放引领方面的制度集成创新累计占比超过60%。
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武汉片区大力发展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纤光缆市场占全球25%。襄阳片区已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0个特色产业集群,正全力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宜昌片区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现代产业集群,在多个细分领域夺得“单项冠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湖北自贸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六多合一”“工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等多项改革。金融方面,建设财智服务平台,实现会计数据增信,已成功为55家中小微外贸企业授信超8000万元;税收方面,在全国率先推行“无申请退税”改革,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成功办理“无申请退税”8.99万笔、4.3亿元。
链接
九大经验推动湖北自贸区加速崛起
“回顾这五年,湖北自贸区积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率先开启了内陆地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新篇章。”8月16日,“中央媒体自贸行·走进湖北自贸区”交流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湖北)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钱学锋认为,湖北自贸区在释放改革发展红利的探索中,已形成强化制度保障、深化多元共治、对标高点优化营商环境、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服务战略需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坚持先行先试、推进数字平台建设、坚持开放共享等九大经验。
累计新增企业9.1万家
湖北自贸区对标高点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前台全科式受理+后台专业化并联办理”审批模式,大力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容缺审批”等商事制度改革,吸引市场主体不断聚集。截至6月,湖北自贸区累计新增企业9.1万家,是原有存量的3.3倍。
在武汉自贸片区政务大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扫描武汉瑞诚大药房有限公司办理的行业综合许可证上的二维码,立即显示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两张关联许可证。2021年,武汉自贸片区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营涉及的“多事项多流程”压减为“一业一流程”,整合行业准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市场主体办证申报材料平均压减50%、审批时限平均缩短60%。
记者现场看到,“一业一证”窗口前办事的人较少。“申请、提交材料等程序均可网上办理,制证完成后还可以邮寄至办证人手中,可实现办证零跑腿。”窗口工作人员介绍。
优越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迅速落地并茁壮成长。“2020年初,霍尼韦尔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后,武汉因疫情封城,武汉片区从填报名称到经营范围,事无巨细地为项目落户保驾护航。”霍盛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曹婉表示,借助湖北人才和市场优势推动科技创新,霍盛得以更好辐射中西部市场。
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18.2%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让先行区竞跃“千里马”,驱动企业创新发展。湖北自贸区试行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六条”,通过推动科技成果所有权让渡、促进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设立股权激励基金等创新举措,加速聚集高端人才,有效反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据介绍,2020年以来,我省累计发放2亿元股权激励资金,帮助人福医药、锐科光纤等8家科技型企业的近500名核心技术人员成为企业股东。
“各类引才、稳才优惠政策极大支持了企业发展。”宜昌人福药业公司副总裁李敬介绍,该公司目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享受省津贴专家7名,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专家1名,宜昌市首届杰出人才1名。
因地制宜错位发展,让三大片区形成产业发展强劲合力。以武汉片区为核心承载区的武汉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4个产业集群,在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襄阳片区聚力打造新能源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研发检测认证基地三大基地;宜昌片区发展形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全区现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643家,占全省18.2%。
进出口额占全省同期30%
“襄阳片区创新‘新箱+货物’组货出口模式,我们的集装箱在襄阳办理出口强制结关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金鹰重工董事会秘书崔军介绍,该模式下,原本需运往武汉结关再运回本地装货的新造集装箱可以直接就近报关、交付、使用,用箱企业可直接将货物装入新集装箱出口,不仅缓解了用箱荒,还能为用箱企业节约3天调箱时间。
坚持开放共享,湖北自贸区推行“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加工贸易集中作业改革”等创新举措,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便利化程度。截至6月,湖北自贸区累计进出口662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84.1亿美元,以全省万分之6.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同期30%的外贸额、13.1%的外资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 沈商轩)(记者李朝霞、通讯员沈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