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7月10日,本报以《求学路上,我们绝不让你掉队》为题,报道了天涯区回辉小学从同学到老师、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轮流背一个回族小女孩小英(化名)上学的感人故事。爱的接力,一坚持就是4年。报道刊发后,引起多方关注,助人为乐的马凯琳、刘雨嘉等爱心团队,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评选第489期正能量奖。小伙伴们说,要把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小英。


(资料图)

这4年,在孩子们之间,孩子与老师、学校之间,到底发生过哪些动人的故事;党和政府、社会如何关爱这一家人;他们又如何诠释了“民族一家亲”?

近日,三亚日报记者再次走进回辉小学及小英家庭,感受他们彼此间的温度。

如何兼顾孩子与生计,这是一个难题。

对于蒲振光这样一位“单亲爸爸”而言,困难程度更是加倍——大女儿小英行动不便,两个儿子又年幼。解决这个难题,蒲振光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在3个孩子上学期间,将他们送到北京书香源托管中心(穆光校区),请专业的托管教师帮忙照料,自己也好放心去工作。

上学期间的每周一上午,蒲振光会把3个孩子送到托管中心,周五下午再接回家。

从托管中心到回辉小学,只需拐过一个路口,两地相距不足1公里。每日清晨,托管中心的教师罗琦子会骑着电动车载小英到教学楼下,交托给回辉小学的师生,完成爱心接力的“第一棒”。

如今已退休两年的教师海英桃,曾陪伴小英走过一、二年级的时光。“那会儿小英年纪小、身子轻,好抱,时常能在走廊里看到海老师抱着她。”回辉小学任课教师张利波说。

时间一点点流逝,小英一天天长大。日益增长的“重量”,不只体现在肩上,也在老师们的心里。学校里,越来越多的老师挂念着小英的成长。

学校里:“全能教师”身兼数职

“这学期小英的成绩有所下滑,学习积极性也没以前高了,咱们一起研究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在8月7日的家访中,张利波对蒲振光说。

今年以来,张利波不止一次到过小英家,以至于别人看到张利波时,误以为他就是小英的班主任。“小英的班主任另有其人,很称职,只是有点腼腆。”

在学校,老师正在课堂上辅导小英。回辉小学供图

“我是小英的任课教师,教授她们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看到她家里有困难,就想帮帮忙,学校人手少,许多教师都身兼数职,我也分管着学校的招生工作。”尽管不是班主任,他却“乐此不疲”,原因就在于小英。

张利波说,一至三年级时,小英的各科成绩都很好,总成绩常年稳定在班级中上水平。四年级时,她的成绩有所下滑,部分学科成绩甚至掉落在及格线附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让蒲振光和教师们都感到困惑。张利波分析,问题或许出在手机上。

前两年蒲振光为了更好地与女儿联络,随时确保她的安全,从微薄的收入里省出了一笔钱,给女儿添置了一部手机。去年因为新冠疫情,回辉小学两次停课。不得已,校方只能通过线上教学继续授课。

以往,蒲振光的生活重心都在如何赚钱,满足一家人生活的温饱上。如何监督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他既不清楚,也没有能力。离开了教师近距离的监管、同学间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小英突然无所适从。另一边,手机里的网络世界眼花缭乱、充满诱惑,逐渐把她“吸引”了进去。

张利波说,小英的学习天赋很好,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尽管其他学科成绩都有不同程度下滑,语文还是考了全班第二。”他相信,只要家长能和教师一起,加强对孩子的学习监管,多跟孩子沟通,做好心理辅导,小英的成绩很快就能提升回来。

在教师们眼里,小英身上有着诸多闪光点。“她很喜欢画画,大多时候会画一些动漫人物,有时候也会画一些花草风景。”张利波说,为了学好画画,小英特意买了本教授人物绘画的书,在自己的画册上比照着临摹。一支画笔、一本画册,一幅梦想的乐图在小英的笔下勾勒成型。

每次家访,张利波总是再三叮嘱蒲振光:“不要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太久,长时间盯着电子设备的屏幕,对眼睛不好。有时间,咱们要多陪陪孩子。”

在回辉小学,还有一个人同样关注着小英的成长,他就是语文教师蓝信光。最初,就是他将小英的事迹撰写成稿,不仅刊登在校报上,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让更多人知道了小英。

蓝信光说,他有过十余年的媒体从业经验,了解到马凯琳、刘雨嘉等学生爱心接力助小英求学的事迹后,内心有着强烈的共情共鸣。“我能感受到,一条由集体爱心汇聚成的河流,在校园里流淌,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托管中心里:“私人教师”体贴入微

回辉小学之外,托管中心是小英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几乎成了她“第二个家”。蒲振光说,自己以做零工为生,经常东奔西走。“小英小时候,还能带着她去打工,再大时抱着不方便,只能把她放在家里或者托管中心。”

北京书香源托管中心(穆光校区)园长李园园回忆,小英第一次来到园里,是在5岁那年,一待就是六七年。后来,她的两个弟弟也住进了园里。有时甚至寒暑假,蒲振光也会把3个孩子放在园里,交给托管教师照料。

托管中心现有90余名托管学生,招生范围涵盖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这里不仅负责学生们的饮食起居,还会接送他们上下学,为他们辅导功课。在这里,每位学生的收费标准都是1280元/月,唯有小英和两个弟弟是“例外”——3个孩子每月分别收费1000元,缴费时间不设期限,到了每月缴费的日子,如果蒲振光手头不宽裕,可以“赊账”。每月,李园园还会自掏腰包,给小英购置一箱牛奶。她觉得,多喝牛奶能补钙,有助于孩子长身体,能帮助小英慢慢地恢复肌肉力量。

在托管中心,小英有自己专属的储物柜,设在从下往上数的第一排,不用别人帮忙,自己也可以取放物品;有自己专属的小圆桌,桌腿远比其他桌子要短,每次用完餐后,都会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收拾;有自己专属的托管教师,每天上午7点,罗琦子会负责将小英唤醒,为她准备早餐,随后再将她安全送至回辉小学教学楼下;到放学时,再由其他教师在校门口将她接回来。

在托管机构,小英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画作。 受访者供图

托管教师李彩风说,小英在托管中心的这几年,每位教师都当过她的“私人教师”,陪着她一起上下学,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自打小英步入三年级以来,李彩风是担任“私人教师”时长最久的一位。看着小英一天天长大,李彩风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担忧:小英一天天长大,体重一天天见长,以后该由谁来背她上下学,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呢?

“以前还能轻松抱起来,现在我也开始感到吃力。”为了提升小英的生活自理能力,李彩风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鼓励小英依靠手臂和少许腿部力量,慢慢“走起来”。像常人一样行走,对现在的小英来说并不现实,但她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双手向后撑地,身子半蹲,依靠手臂的力量带动双脚前进,旁人管这叫“蹲着走”,只是这种方式对手部力量要求很高,对于全身缺乏肌肉力量的小英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小英也担心,异样的走路姿势,别人会取笑她。”李彩风说,为了能让小英尝试自己多走走,她一直想方设法鼓励和引导。

下午放学,大多数时候马凯琳、刘雨嘉等人会把小英背到校门口,交给前来接人的李彩风或其他托管教师。有时候,李彩风会说:“小英,你是个乖孩子,老师在校门口等你,试试自己走出来好不好,我们不着急,书包可以请同学帮忙拿出来。”

可喜的是,在李彩风的鼓励下,小英开始尝试迈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步。近期的一次放学中,李彩风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等待,等来了面色欣喜的小英。“老师,我今天自己走出来的,是不是很厉害?”

“眼下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不能依靠读书改变命运,又没有一技傍身,日后小英该如何养活自己?”这是李彩风的第二个担心。

托管中心有一间学习室,教师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授课。以往,小英作为听课学生中的一员,会借助手臂力量将身子撑起,慢慢地坐到凳子上,专心听讲。在李彩风的印象里,小英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从未让托管教师操过心。直到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她才知道小英成绩下滑得很厉害。

李彩风也认为,手机的不当使用,对小英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先前她爱玩手机,被我没收,等到周末再还给她。那时我们在身边,也能管着她,去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都待在家,给了她长时间玩手机的机会。”

为此,李彩风决心在下学期开学时,给小英多补补课,帮助她把成绩赶上来。“小英底子好,又聪明,回到校园后,有同学们带动,也有我们的督促,相信她提升成绩不是一件难事。”

托管中心里的生活很规律。“一般每天下午6点半,我们会把小英接回园里,用过晚饭后,再辅导她写作业,随后会让杨菲扬、哈狄芙莎两位与她关系亲密的同学陪着她一起去洗漱,争取在晚上9点前能够上床休息。”李彩风说。

托管中心有一处学生们都很喜欢的地方——三座蒙古包。蒙古包内外以明黄色为主色调,每座蒙古包里都摆放着十床上下铺,可同时容纳20名学生。李彩风说,学生们都很喜欢这里。“晚上睡觉前,我们都会问学生们想要睡在楼里还是睡在蒙古包里,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选择蒙古包。”

托管中心里的蒙古包,对学生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小英也不例外。当夜幕降临,夜晚的月光似乎能穿透帐幕,照进蒙古包里,“带着”小英来到美丽辽阔的草原,那个可以策马远行、肆意奔腾的地方。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陈超全) (策划:卢巨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