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

●三亚市一产增加值50.57亿元,同比增长4.7%

●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4元,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和增速分别位列全省第一和第六位


(资料图片)

●全市农民工就业规模,已经基本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约16万人的高峰水平

三亚新闻网5月10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张慧膑)日前,记者从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一季度,三亚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一季度全市一产增加值50.57亿元,同比增长4.7%;一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4元,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和增速分别位列全省第一和第六位。

冬季瓜菜是三亚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今年一季度,全市出岛瓜菜15.65万吨,产量与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豇豆、青瓜、苦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5%-60%不等,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黄秋葵是近两年来我市发展迅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目前全市黄秋葵种植面积约1.5万亩,较2021年增加约7000亩,预计产值可达4.5亿元。

在热带水果方面,芒果产量18.86万吨(截至4月约30万吨),实现稳中有升。此外,三亚积极鼓励农民改种高产值经济作物,累计推广榴莲、榴莲蜜等新奇特优热带水果逾10000亩,其中榴莲预计今年6月大面积挂果上市。

在畜牧业和渔业方面,今年一季度三亚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3.7%,渔业产值同比增长7.9%,成为助农增收的一大抓手。

务工增收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引擎。今年一季度,三亚用工市场形势看好,旅游市场的整体繁荣催生了大批用工需求,民宿、共享农庄等乡村游火爆,春节期间多家企业出现了重金招工的现象。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民工就业规模,已从疫情后下降至8万人恢复至之前就业高峰期的约16万人。其次,芒果产业集群优势凸显。通过不断加强品牌推广力度,完善产销链条,已有4批次芒果出口加拿大等国家,芒果产销两旺带动了全市1.6万种植户和产业工人持续增收,种植工全勤月工资可达6000元左右,采摘、分拣工人日工资可达260-300元。同时,黄秋葵产业还吸纳了3000多人的本地农民工就业,仅采摘、分拣等劳务收入,就可为当地农民带来上亿元收入。

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一季度,三亚安排2000万元冬季瓜菜扶持资金,按照第一茬200元/亩、第二茬3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崖州果蔬批发市场全面取消农户交易过磅费,可为群众节约500万元,有效保障农民收益;安排1200万元种子和农资专项补贴,增加生产代耕代收服务补贴,支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好耕地地力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等惠农补贴的落实。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在2022年累计赔付超2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芒果产量保险、蔬菜收入保险等涉农保险覆盖范围,增加转移性收入。

下一步,三亚将全面推动农业产业转型,以一产压舱石作用为基础,聚焦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持续打造五大产业。在南繁种业方面,依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聚焦种业振兴,推进“种出粮进”和“南苗北种”,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南繁成果转化高地和种业贸易平台。在热带水果产业方面,继续扶持榴莲、榴莲蜜、燕窝果等多种高产值热带高效水果品种,做足热带水果增量市场。在农产品保供方面,推动黄秋葵等高价值作物的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罗牛山生猪”等品牌,撬动保供产业升级。此外,积极推动海洋渔业发展,鼓励发展综合性深水网箱养殖大型平台,依托崖州湾已落实的4000亩海域,建设国家崖州渔港经济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游和独具特色的海上休闲渔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原标题:

一产增加值50.57亿元

三亚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开门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4元,居全省第一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