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2月4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博士村长”碰上乡村振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2月1日,在崖州区乡村振兴“博士村长”工作座谈交流会议上,17个“博士村长”相聚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驻村”成果,探索农村发展新出路。


【资料图】

去年,崖州区以“人才”为抓手,推进“农业+科技+博士村长”发展模式,从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园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聘任122名博士人才,组成17个“博士村长”工作队,按照“一帮一”模式衔接服务17个村,重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农技指导等内容,服务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一年来,崖州区借助“博士村长”团队的科研资源和智力、技术优势,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今抱古村的睡莲产业“一花多开”。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博士村长”团队入驻抱古村后,盯紧“莲花”,延伸产业链,通过睡莲种质资源圃重点项目建设,擦亮抱古睡莲的名片。目前已引进种植300多个睡莲品种,参与研发了睡莲永生花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抱古村睡莲产业实现多元化。

“我们与城西村农户合作种植豇豆,现在有了收入。”近一年来,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锋及博士团队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坚持科技兴农,探索开展新技术推广、土壤改良、农技指导等帮扶举措,帮助破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会场上,“博士村长”讲实效、探出路;田洋上,冬季瓜菜压弯了枝条,农户采摘喜上眉梢。

“博士们出点子、出技术,我们种植的豇豆产量高,赶上了好价钱。”城西村村民陈大哥说。

“博士村长”进村,送技术、送智慧,农业发展有奔头。2022年,城西村与农户合作种植豇豆36亩,产值约27万元;青瓜6亩,产值约4万元,累计带动劳动就业30人次。同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完成集体经济薄弱村“摘帽”工作,实现“分红+务工+集体经济壮大”三金收入。

春天来了,三更村的三角梅更艳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博士村长陈青带着他的博士团队搞起“基地”,计划建立芒果—辣椒—特色蔬菜微生态调控病虫害节本增效减灾轻简化技术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在三更村免费提供食用木薯新品种SC9四亩种茎。博士团队与农户“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打通服务“最后一米”,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博士村长”易克贤带领团队在临高村重点开展蔬菜果树绿色高效热带农业技术的引进与培训示范,包括特色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如斑兰、百香果、芦笋、可可新品种的引进与立体生态复合种植技术、冬季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希望通过新品种引进、农药减施等措施促进提质增效,生产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北岭村的黑山羊、海棠村的三角梅、城东村的特色食用菌产业、水南村的100亩冬季瓜果菜示范基地……近一年时间,崖州区17个乡村因人才的加持,迸发出新的活力:博士围着产业转、带着农民干,增收致富数据往上窜。

“希望我们的人才把精力用到实处,不搞形式主义,发挥所长,真正为百姓干好实事……”亮成绩、谈经验、谋出路,在交流会上,博士村长纷纷献策。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崖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希望“博士村长”团队进一步融入农村、奉献农村,将责任融入乡村振兴中心工作,进一步突出优势、狠抓项目,用项目推动乡村产业效能提升;发挥专业优势,将自身优势和乡村的优势资源相结合,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进一步细化产业项目,将产业项目清单化、任务具体化,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落实,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组织、形成合力,推动“博士村长”项目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借助科研资源和智力、技术优势,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17个“博士村长”团队“耕”出乡村发展新路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