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怀念故乡、追忆故乡人与事的散文集,用温厚的语言一一刻画了故乡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让自己时隔四十年得以重新观摩故乡,回到精神原乡。


(资料图)

5月14日下午2点,《山河故人》共读分享及插画展导览访谈会在杭州市天目山路博库书城天目店举行。本次活动由博库读书会与浙江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本书作者赵宗彪——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原副总编辑、作家、木刻艺术家,特邀嘉宾——著名主持人、作家安峰与读者一起分享了关于这本书的共读体会和故乡风物。

赵宗彪亲绘插图用几笔勾勒盎然童趣,展示了一幅幅代表江南童年风俗、风貌、风物的自然生活图卷,引发了读者浓厚兴趣。

作者赵宗彪首先与现场读者分享了自己创作这本书的缘由,他说道:“写《山河故人》是计划外。我这五六年一直在搞木刻,但是搞木刻太投入把手弄伤了,所以前年做了一个手术,然后就在杭州养伤。在养伤期间我就想写作,我想那就写故乡,无论是内容、情感都好像一个水库一样,在我心里汹涌,但是我一直找不到一个适当的途径把它像泄洪一样泄出来。于是我就花了两个多月把它写下来。我希望把这本书变成上个世纪70年代江南乡村的一个文本。”

读者跟随他在直抒童心与童年的过程中,也同时沉浸其中。

作者赵宗彪以故乡的所在——赵宅村为原点,描摹了这个江南村落的山清水秀,以及村庄的琐碎日常。这些日常没有宏大叙事的壮丽,但充满细节,蕴含幽微,展现了传统的乡村秩序在现代文明中遇到的冲击和嬗变,也深度还原了乡村农人的朴素生活轨迹。特邀嘉宾安峰深度分析了藏在质朴文字背后的意义,从方言、民俗到工匠精神等方方面面一一解读,带给读者许多思考。安峰说,《山河故人》是一部江南乡村的风俗画,懵懂少年的成长史。赵宗彪更展现了画作功底,所绘安峰人物画像一副细腻传神。

作为根在乡村、走出乡村,进而扎根城市的经历者,在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二元冲击下,作者将笔触从描摹性的回忆乡村转向更深,对城乡二元结构作了一些思考,并真挚地呼吁大众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广袤而沉默的乡村。引发在座读者的阵阵共鸣,现场气氛活跃。

博库读书会读者们通过共读的形式,触发了在场的每个人对于童年生活的集体记忆,纷纷抒发了内心中吹不散的、对故乡的念与爱。

责任编辑余慧琴则与读者们分享了从作者赵宗彪动笔、印刷到出版问世到和读者见面等书籍背后的故事,还向读者展示了书籍装帧设计中隐藏的别样风景。她表示,正是作者赵宗彪文字当中流露的对家园和风物丰满的情感,也让她在编辑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之美。

活动尾声,作者赵宗彪谈起作家与故乡的关系:“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方具体的土地上,每一块土地都不一样,地理风貌不一样,人文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像我们台州,在历史上生活环境不是很好,所以台州人很有韧性。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写家乡肯定会千姿百态,你的思想、技巧、对风物的描述都会不同。文学虽然有地域性,但是作家的感情是一样的,人性是一样的,所以乡愁还是相通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