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产业招商不可谓不卷,投资机构都已经开始下场招商,且考核指标的压力还不小。但现在的招商情况早已不如以前,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Part.01 长短期因素影响下,招商逻辑正发生转变

(1)短期:企业需求走弱+载体供给增加,导致招商变难


(资料图片)

首先,外贸不畅+内需不足之下,中小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整体招商难度提升。

根据财新网等相关媒体近日的报道,全球贸易降温下,现在上海港码头大量空箱堆积,甚至很多都堆到了江苏太仓。不仅如此,广州等全国其它重要港口都有同样的现象

在此之下,很多外贸产业导向型的城市都存在一定影响。例如青岛,虽然已经距离正常春节假期结束大半个月有余,但至今仍有很多工厂没有开工。

从整体来看,企业端的投资信心也偏弱。根据2023年1月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环比显示回落表示企业投资信心仍需要时间修复。此外,2022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4%,利润增速放缓制约企业产能的扩张。

其次,近几年大量产业载体的开发建设,产品同质化使得招商竞争激烈。

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大量的产业载体也涌向市场,但彼此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阶段性同类载体供给过剩和创新载体供给不足现象并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区域产业招商的难度。

(2)长期:产业孵化和发展逻辑改变

以前:先招到商再说,一切以“大、强、新”产业为优先

过往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招商模式会相对粗放,不管招到的企业是否与整个区域的产业基因适配,反正企业能留下来就是招到好商。一个区域要实现新兴产业的聚集,首先就是尽力招引行业龙头,却不论本土是否适合产业的发展,总之招商工作是以“新兴、热门”为首要考虑指标。

现在:产业孵化逻辑改变,基于“安商稳商”才能招到商

但随着现在招商困难的逐步增大,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短期招商难是现实存在的,但未来可能也不一定会有所改善。此外,即使好不容易招到商了,也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集群。

Part.02 新常态:从“产业招商”到“商招产业”

因此,在产业发展的新逻辑下,需要扭转招商的旧有观念,开启新模式。

一方面要先“留住优质企业”,出台有效措施实现“安商稳商”。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如果能够保证所在区域、所在园区的优质企业不流失已经是很好的局面了。因此,更多的工作需要放在扶持和稳定已入驻的优质企业,确保出租率的稳定。政府层面需要出台有效措施和政策去扶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园区运营商则需深度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运营服务的质量。

另一方面,“安商稳商”的本质也是为了招到更好的商。因为从整体来看,一个区域的产业集聚,仅靠从外部招引几家大企业是不够的。一定是要基于自身的产业集群去构建和延长产业链,包括通过扶持本土龙头或上市公司,去延展和孵化其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在存量基础上进行增加,才能使得服务更落地,产业也更能够生根发芽。

这本质上是从“产业招商”到“商招产业”的转变,此模式之下,招商工作效率更高,同时落地性也更强。也只有当充分基于本土基因,扶持和服务龙头或上市公司,延展其上下游产业链条,才能让产业链自己”长“起来!

Part.03 三大举措助力“商招产业”

在逻辑转变之下,如何让招到的企业真正安定下来,落地生花,让“产业链”自己长起来才是关键。在这一点上,浙江的台州市做的就很好。

一是“紧抓牛鼻子”,紧扣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台州市通过集聚的上市公司,培育和孵化其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创新力,使得创新链和产业链能够深度融合。

二是“以商招商,让落户企业当红娘”。新兴行业在当地生根发芽,让落户企业充当“红娘”,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落地,实现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完善产业链,孵化新兴产业。

三是充分提供创新产业需要的生产空间和孵化环境。台州市建设了一批优质的空间载体,包括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同时出台了各类的扶持政策,促进了创新产业生态加速优化。

而正是这种优先从本土资源出发,挖掘发展潜力,深刻认识本土产业基因优势,让产业链自己“长起来”的方式,使得台州从十几家上市公司发展到现在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Part.04 总结

因此,从宏观来看,一个区域要想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产业集群,首先要深刻了解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区域产业基础、主导产业、产业链布局,才能构建自身未来合理有效的招商图谱。

从微观来看,一个园区要想提升招商质量,也要着眼于区域的产业基因,充分发挥区域本土产业优势,多想想能为区域产业发展做什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