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上海商业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持续释放复苏信号。

“随着民众日常生活以及商务活动恢复正常,上海商业地产出现更多积极信号。”4月11日,仲量联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兼商业地产部中国区总裁张静向记者表示:“一季度问询量和租赁活动均有所上升,我们预计今年商业地产市场将呈现企稳回升势头。”

戴德梁行华东区商业部高级助理董事陈云九则指出,2023年开年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消费者对零售市场都充满信心。在促进大消费的政策下,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在迅速带动长三角及全国零售市场加速回暖。


(资料图)

一季度市场呈现企稳回升势头

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步入了经济恢复的快速通道,商业地产市场正持续升温。

写字楼市场方面,“一季度带看量和问询量显著增加,但租赁成交相对缓慢,市场主要需求来自成熟企业,其中成本节约型需求是主要类型之一。”4月11日,仲量联行上海商业地产部资深董事朱熙东介绍,在中央商务区,浦东的内资金融服务业公司保持活跃,浦西的奢侈品零售和专业服务业公司则彰显韧性。

在零售物业方面,2023年一季度上海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大幅回升,其中餐饮业态表现突出。仲量联行上海零售地产部总监黄臻表示,“餐饮业的复苏带给一部分高级餐厅和烘焙连锁店扩张信心,但与此同时,品牌对于门店选址也更加看重。”

一季度,上海首店经济实现新突破。戴德梁行统计,2022年,上海新设首店1073家,新增规模继续领跑全国,其中餐饮业是绝对主力新增747家,较2021年同比增长15.6%。而2023年1—2月,上海新增首店181家,其中餐饮、零售业首店达到113家、52家,占比62%、29%;娱乐业首店9家,服务业首店7家,合计占比达9%,较去年全年水平小幅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已经成为首店在上海的重要载体。

退税额则展示了上海对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4月12日,戴德梁行在一季度媒体发布会上透露,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退税消费“全国第一”。 该行统计,今年1—2月,境外人士在沪退税消费达1.1亿元,同比上升560.48%,平均客单价达21.42万元,同比上升40.28%。

此外,2023年一季度,国门的重新开放和疫情防控的取消,也带动了旅游人次和酒店业绩的双重正向效应。仲量联行统计,上海2月份接待了176,700名国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3%;入住率比去年同期增长18.9个百分点至51.5%,同时日均房价也增长了2.3%至937元。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对比,2023年1—2月的每间可出租客房收入已恢复至82%,其中入住率已恢复至86%,日均房价已恢复至95%。

而市场的回暖也反映在了大宗交易的增长上。据仲量联行统计,今年一季度,上海大宗交易共有13单,总成交量达到247.6亿元,同比微增,延续了2022年四季度的活跃态势,投资热度持续回归,投资者对上海投资市场的预期更加积极。

大宗交易投资者“返场”

基于第一季度上海商业地产的市场表现,戴德梁行华东区商业部高级助理董事陈云九指出,2023年开年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消费者对零售市场都充满信心。在促进大消费的政策下,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在迅速带动长三角及全国的零售市场加速回暖。

陈云九表示,展望未来,退税消费及首店开店率取得“全国双第一”,预示着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已取得显著的效果,更预示着未来上海对于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同时国内外品牌方对于上海零售市场信心有增无减。3月底上海虹桥机场国际、港澳台航线复航,上海国际邮轮母港恢复常态化运营按下“重启键”,也预示着未来上海将接纳来自全世界的消费者。

“最近写字楼市场上有很多人问询,整体带看量也很大。”朱熙东表示,这其中包括了外资、内资、民营等企业,涵盖新赛道、传统赛道等各个行业。

朱熙东向记者透露,近期许多外资客户全球CEO、亚太区领导层都来到了上海,关注国内市场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展望接下来的投资,比如是否进行团队扩容、办公室面积扩大等。“据我们从客户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大家对未来比较有信心,反馈相对积极。”

仲量联行投资部华东区资本市场部总监孙翎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时,自用型买家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江山,投资型买家占比在20%以下,如今投资者的返场意味着他们对经济复苏、上海市场的看好,也给市场带来了信心。

戴德梁行华东区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卢强同样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并预计成交数字复苏将在下半年逐步体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确定性在全球最高,在这一点上,是没有机构质疑的。”卢强表示,中国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市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