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息显示,近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立讯有限公司持股约76.72%,成为第一大股东。

对此,奇瑞控股发布官方声明予以否认。奇瑞控股方面称,奇瑞汽车的主要股东及其持有的股份数没有变化,相关机构和平台的工商信息正在更正中,立讯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仍为7.87%。


(资料图)

立讯精密(002475.SZ)有关人士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请仔细甄别网上信息,以我司公告为准。

然而,立讯精密向汽车业务积极靠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受此消息影响,截至12月5日收盘,立讯精密报收30.16元,跌1.6%。

近期,坐拥“果链”龙头的立讯精密近期动作频频,在市场传出有可能接手歌尔股份被砍订单后,进而抛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激励计划,对3759名激励对象授予1.72亿份股票期权,提出未来五年累计实现营收1.45万亿。

对于果链企业而言,供应链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对公司产生影响。“全球消费电子疲软,以及苹果不断压低的利润空间,代工厂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天使投资人郭涛受访时表示,减轻苹果依赖症,寻找新的业绩增长极也成为业界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近几年最为火热的新能源车领域成为了果链企业的首选。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诸如富士康、长盈精密、领益智造、蓝思科技、立讯精密、欣旺达等果链代工厂均有涉足新能源汽车。

早已入局汽车零部件

作为“果链”龙头,立讯精密营收大头与消费电子深度绑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公司很早就已进入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立讯精密有关人员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立讯精密早期主要布局整车的“血管和神经系统”,2007年开始车载电子和汽车辅助系统的连接器研发工作,2011年汽车连接器开始批量供货,2012年通过并购福建源光电装切入汽车线束领域,开始在汽车领域的征程。

近年来,立讯精密在汽车零部件加快了步伐。2018年立讯集团收购汽车零部件厂商BCS,2021年立讯精密与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不过,汽车业务对公司营收贡献一直不温不火,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汽车业务占主营收一直在3%左右。

进入2022年,伴随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持续高企,立讯精密也下场了。今年2月,立讯精密公告,与奇瑞合资成立子公司,立讯认缴注册资本30%,奇瑞认缴70%,合计16.67亿元,从事新能源汽车的ODM整车研发及制造。

同时,立讯豪掷100.54亿元人民币购买奇瑞控股的第一大股东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立讯精密并不亲自下场造车,而是发展Tier1(一级汽车供应商)业务。“协同奇瑞开拓另一个新产业——为别人造好车。”王来春在谈到与奇瑞合作时表示。

相比起手机代工,汽车代工难度不是一个量级,这对立讯精密而言将是新的挑战。相比起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对零部件的要求更高,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郭涛表示。

今年2月,在宣布牵手奇瑞之后,立讯精密抛出135亿定增,募投项目主要涵盖了封装测试、显示模组、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等)零组件与系统组装等领域,相关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

种种行动表明,苹果供应商巨头立讯精密对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押下重注。

转投新能源产业链选择方向不一

消费电子疲软,各家“果链”将目光瞄准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各家切入赛道各不相同。

与立讯精密选择做大做强一级汽车供应商不同的是,富士康是直接下场造车。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说:“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展示了电动皮卡Model V、Model B以及量产版Model C电动车。加上去年发布的Model E 轿车、 Model T 电动巴士,两年间鸿海就已经推出5款车型。据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活动上表示,公司也规划在2025年电动车市占率要达到5%。

不同于消费电子,富士康早已没有先发优势,面对的只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另一家“果链”企业蓝思科技瞄准的是智能汽车。

蓝思科技布局汽车电子玻璃,打入中控屏、仪表盘组件等多个产品,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收24.9亿元,同比增长超60%。

不过,现阶段放量仍需时日,公司管理层透露,“整个汽车业务的推进,需要一个快速而渐进的过程,但是一旦定型量产,客户订单就比较稳定。”

昔日“果链”龙头领益智造则是在今年则是披露了合计130亿元的投资计划,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结构件两大技术,重金押注新能源汽车。

其中新能源结构件项目在成都,总投资不低于30亿元,由公司在成都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铝壳、盖板、转接片等结构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欣旺达作为iPhone的电池供应商,切入动力电池生产顺理成章,近期已成为大众、沃尔沃等国外车企的定点供应商,今年也是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增幅最高的厂商。

推荐内容